车辇中的一处坐下,然后拿起身前桉上的舆图看了起来。
诸葛亮看的是南中的地图。
南中乃是益州南部的一个统称,按政治区域划分来说,南中主要分为四个郡。
这四个郡分别是:越嶲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
四个郡的总面积几乎占据了益州一半的疆域。
但由于南中四郡在当世还是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故而不管是以往的益州牧刘氏父子,还是刘备,他们对南中四郡采取的都是安抚为主的手段。
在众多安抚的手段中,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刘备承认“南人自治”。
南人自治指的便是南中四郡的重要职位,乃至于太守一职,刘备都委任南中的当地豪强担任。
正因为刘备承认这一点,以往南中四郡才大体上保持着服从的态势。
南人自治是刘备当初采用的权宜之计,毕竟当初刘备势力正处在向外扩张的阶段,实在没必要将精力浪费在南中四郡上。
但是这一点的弊端是很明显的。
南中豪强本就在本郡内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而如今南中四郡的重要右职又尽皆掌握在本郡豪强手中,这便导致南中四郡的豪强,已然在朝着割据一方的诸侯转变。
南中四郡目前名义上还是大汉的国土,但实际上大汉对那四郡的控制权十分之低。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知道一旦等他南征的消息传到南中四郡,那么为了自保,南中四郡的地方豪强肯定会悍然据郡叛逆。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早有预料,故而他在看完南中四郡的地图之后,便开始思量起相应的应对策略。
南中四郡单单一郡的实力并不强,可要是四郡都联合在一起,那么南中叛军的总兵力极有可能会达到两万左右。
而诸葛亮知道,哪怕他汇合了赵云的大军,他用来平叛的总兵力,大概也在两万左右。
可是虽然大军数量差不多,但南中叛军占据着地利,这样的情况下,南中叛军的优势就会十分大了。
诸葛亮在思虑的时候,想起了之前糜旸在书信中为他献上的策略。
糜旸建议诸葛亮应当要分化南中四郡,尽量不要让他们联和为一体,这样才能各个击破。
可以说糜旸的策略,与诸葛亮自己之前在心中筹划的可谓是不谋而合。
但是该怎么具体做到这一点,看的则是诸葛亮的韬略了,毕竟糜旸没有亲临南中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