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进驻僰道有所不利,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但同样的是,由于僰道距离南中近,那么只要汉军大部进驻僰道,那么僰道就会成为一把时刻悬挂于南中头颅之上的利剑。
在这把利剑未被折断前,南中叛军是不敢贸然北上的。
诸葛亮为何这么忧虑南中叛军北上呢,那是因为南中叛军一旦北上,那么益州北部诸郡就要遭殃了。
益州北部诸郡才是益州的精华所在,以往大汉数次大战的军粮,便大多由益州北部诸郡中得来。
而目前正是益州北部诸郡刚刚播种完冬小麦的季节,一旦南中叛军北上破坏那么刚刚播种下的冬小麦,那么造成的后果将会是十分严重的。
或许以诸葛亮对雍闿等人的了解,他们并没有这番见识。
可是诸葛亮却是知道,这次南中叛乱背后有着逆魏的影子。
雍闿等叛贼首领想不到,不代表逆魏想不到这一点,不轻视任何一位敌人,是诸葛亮领军打仗的第一信条。
故而诸葛亮才想着要早一日进驻僰道。
可诸葛亮的担忧,不是所有人都懂。
就如李恢。
在听完诸葛亮的担忧后,李恢不理解地言道:“南中叛军向来看重地利,他们又怎么会轻易离开南中北上呢?”
不止李恢不理解,在场的大部分人也认为诸葛亮有些谨慎过甚了。
看着众人不理解的神色,诸葛亮正欲开口进一步解释,在这时主帐内有一声结巴的声音陡然响起:
“贼,贼军一定会北上。”
当这声结巴的声音响起之后,众人立即都意识到这声声音的主人是谁。
除去那位立义校尉邓艾之外,还能有谁?
作为代替糜旸领军南下的邓艾,在他到达成都的那一日开始,便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邓艾没有什么名气不错,可他的主君名气可就太大了。
在糜旸名气的衬托下,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邓艾也是一不凡之辈,不然糜旸怎么会让他领军南下呢?
可就在他们有心的结交邓艾发现他是一个结巴之后,许多人都对邓艾感到颇为失望。
不以貌取人,是任何人都懂的道理,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更何况邓艾不是相貌不好,他是身有残疾。
但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大多数人都对邓艾感到颇为失望的时候,邓艾今日却在众人面前主动发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