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诸葛亮知道,南中不同于益州北部诸郡,在这里高压政策只会引起无休止的反弹。
在诸葛亮否决了以杀止杀的建议之后,又有人向诸葛亮提出驻军留守的建议。
大家都知道益州郡与牂牁郡的叛乱尚未平定,接下来诸葛亮肯定是要继续南征的。
等诸葛亮率领大军离开越嶲郡后,当地的局势可能会有所起伏,故而众人认为在越嶲郡留下一定数量的大军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也要留下一位信得过的外地大将。
这一点可以算是诸将的共识。
不过面对这一点共识,诸葛亮却有不同的看法: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夷忧有反叛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诸葛亮以三不易的看法,否决了诸将的共识。
随后诸葛亮便做出他的布置:“拜李恢为越嶲太守、吕凯为永昌太守。”
李恢原官职是庲降都督,现在诸葛亮又给他加了一个越嶲太守的职务。
而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人。
吕凯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当初雍闿领兵反叛时,越嶲与牂牁二郡皆响应他的叛乱,唯有吕凯坚决忠于大汉闭境抗拒雍闿。
吕凯与府丞王伉一起率领并激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这样的事迹在诸葛亮拿下越嶲郡后,也传入了他的耳中。
对于如此忠臣,诸葛亮没道理不做出奖赏。
当然诸葛亮之所以会提拔吕凯,并让李恢兼任越嶲太守,乃是与他心中治理南中的政策有关。
这个政治政策便是“以南治南”。
李恢与吕凯皆出身南中大姓,他们在南中本就有不低的声望。
将这二人分别委任为南中二郡的太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越嶲、永昌的局势,也可以让刚刚平定的这二郡,能够不再起波澜。
在大致安排好越嶲与永昌二郡的政务之后,诸葛亮便率领着剩下的万余汉军朝着益州郡继续进发。
不久前,邓艾与孟获已然率领着五千梁州军朝着牂牁郡进发。
分兵既是诸葛亮防备孙权的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他想快速平定南中叛乱的心理诉求的体现。
只是他的分兵之举到底能不能让他如愿,接下来还得看南中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