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大石头。
只要法邈不对他起疑,那大军中其他人的看法,便不那么重要。
放下心的吴懿,这时想着赶紧遣人将任祥送走。
而法邈好似看出了他的想法一般。
法邈轻声对吴懿言道:“可若是我要让将军降呢?”
当听到法邈的这句话后,吴懿立即睁大了眼睛看向法邈。
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法邈不是要他真的降,而是诈降。
在明白法邈的意思之后,吴懿很快就开始思索起这个计策的可能性。
百般思考之后,吴懿对着法邈摇了摇头。
“孟子度割发断志事例在前,曹洪不会再轻信我的。”
听完吴懿的判断后,法邈并没有失望,相反的他脸上的笑意愈浓。
“当年赤壁之战时,江东大将黄盖以苦肉计诈降曹操,遂使曹军大败。
那一战令曹操数年不敢南下,相比于西城之战,哪一战带给魏军的教训更深呢?
但当孟子度割发断志时,曹军依然相信彼之投诚,这又是何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很多人都记得,但若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话,天下又何至于丧乱至如此地步呢?”
“依我之见,当曹洪有意写这封信给将军时,他心中对将军的投诚便已经有所期待。
期待即所求,心中有所求之人,又会有多么理智呢?”
这一刻法邈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法邈经常从糜旸口中听过一句话:
“世人常言以史为鉴,可铮铮史书给世人最大的教训却只是,世人很多时候不会相信那些教训。”
糜旸的这句话,放在当下可谓是写照的很。
法邈不知道的是,糜旸之所以会说这句话,乃是他前世熟读三国历史。
在历史中,哪怕有赤壁大败的教训,后面东吴用起诈降来,还是经常有成功的案例。
最著名的莫过于周鲂断发赚曹休,但除去这个事例之外,其他诈降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就连孙权都被辽东公孙氏狠狠坑过一次。
曹休、孙权包括其他被骗的人,他们并不是傻子,但他们还是中计,原因便在于他们心中有所求。
心中所求愈大,相应的理智判断便会越低,这便是人性。
听完法邈的分析后,吴懿觉得法邈说的十分有道理。
而法邈接下来的下一句话,更是直接让吴懿下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