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姜维被送到阴平的当日,糜旸就饶有兴趣地让人将姜维带上来。
姜维,这是后世任何季汉粉心中,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两个字。
这二字代表着季汉最后的热血,亦代表着季汉最后的浪漫。
当然糜旸今世早就见过许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故而对于历史上的名人,糜旸心中并没有向往之情。
糜旸之所以会想急着见到姜维,更多的原因是在于,他想尽快折服姜维这员名将。
后世关于姜维的事迹,更多的是姜维投奔季汉后发生的。
或者准确点来说,是诸葛亮逝世之后。
那时候的姜维年纪不小,已受到许多世事的磨练,谋略品性都已经无限趋近于后世那个为人熟知的样子。
但目前糜旸捕获到的姜维,可不是这样子的。
魏延在加急的文书中,明确告知姜维在被捕获那日的表现。
很明显,姜幼麟目前是不想投降的。
对于这一点,糜旸倒也能表示理解。
若按照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派衡量人才的话,以姜维的出身及声望,怎么也能得到一个中中的评价。
中中虽然只是九品中正制的第五等,可当下九品中正制初创,不像两晋时那么不要脸,当下的选拔标准还是很严格的。
曹魏中那么多年轻俊才,能得到中中评价的并不多。
这难得的评价,就足以让姜维在曹魏的官场受益无穷。
再加上姜维的宗族在凉州。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又岂会轻易的投降呢?
历史上的姜维之所以会投降季汉,最大的原因绝不是他对季汉有着天然的忠心,而是他被自己的上司逼得走投无路了。
年轻的姜维,与年老的姜维,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就在糜旸思索这些的时候,五花大绑的姜维被军士带到了糜旸的身前。
糜旸今日见姜维,并未召其他大臣陪伴,大堂内有的只有丁封统领的一干亲军。
而姜维见自己被汉军带到一身穿华服的年轻人面前,心性聪慧的他,猜出了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身份。
汉大将军,糜旸!
糜旸不知道的是,姜维心中对他的兴趣,也一点也不少。
甚至远远在他对姜维的兴趣之上。
当初姜维为何会不顾姜母的阻拦提前出仕,不正是糜旸的事迹激励着他吗?
心气高远的姜维当初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