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有资格进入大堂的汉臣都入内后,堂外的天空已经完全被黑暗掩盖。
堂内马上有不少内侍自发的点燃周围的蜡烛,等堂内的蜡烛都被点燃后,原本漆黑的大堂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坐的满满当当的大堂内,刘备高坐上首,坐在他下方不远的正是糜旸。
而在刘备的身后,这一刻正高挂着关中的舆图。
见众臣都坐下后,刘备没有说太多开场白,他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臣,然后便开口言道:
“梁州一战,贼军大败,致使关中空虚。
当下正是我军北伐之大好时机,不知诸卿有何策可助朕北伐关中,收复长安!”
刘备充满威严的声音飘荡在寂静的大堂内。
这一刻他不再是刚刚那个慈祥和蔼的老者,而是一位时刻在散发威严的帝王。
可刘备的话音落下许久之后,大堂内却始终没有一位大臣出来进言。
不是他们对北伐不感到热情,相反在座每位汉臣都为自己能参与北伐而感到荣耀。
也不是他们都是无智之辈,否则他们也不会有资格坐在这大堂中。
之所以会造成无人回应刘备的原因在于,糜旸坐在大堂中。
糜旸见刘备询问众臣后,众臣却齐齐将目光望向自己,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问的是诸位,你们不好好思考对策,看我又有何用?
但随后糜旸很快就明白了诸位汉臣如此的原因。
实在是他的战绩太耀眼。
在那么多耀眼的战绩之下,人很容易对他产生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
大将军一定会有方略,而自己的方略也一定比不上大将军好,既如此还进言干嘛?
直接听大将军的就好啦!
在明白诸位汉臣的心思后,糜旸觉得有些无奈。
召开这场大会之前,他还抱着听到上佳方略的打算,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了。
想到此,糜旸只能在诸臣的注目下站起来。
糜旸站起身的时候,并未发现站在他身后的姜维,脸上有着跃跃欲试之色。
而当糜旸站起身后,堂内诸臣脸色齐齐一正,包括刘备也是如此。
来了来了。
糜旸先是走到大堂正中对着刘备一拜,然后便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那高挂的舆图下,对着众人言道:
“梁州一战,令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