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州泰诧异的眼神,糜旸并未过多解释。
因为他的这个安排,是为了将来。
见糜旸没有解释的意思,州泰也识趣的对着糜旸一拜道:“臣,定不负大将军之命。”
面对州泰的承诺,糜旸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说褒道口有吴懿率军守备,可预防魏军围魏救赵,可斜道口掌握在汉军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糜旸相信一旦他离开斜谷口的消息传开,谷口外的魏军一定会对汉军大营发起进攻。
预料到这一点的糜旸,自然要为斜谷口的汉军大营找个合适的主将。
经过之前的试探,糜旸觉得州泰便是他走后镇守汉军大营的最佳人选。
在安排好州泰镇守汉军大营的事宜后,糜旸让丁封前去传令三军。
明日,他就要率五千汉军北上街亭。
就在第二日糜旸率军前往街亭之后,一道来自洛阳的诏令送至曹彰的手中。
除去这道诏令外,还有一块曹彰曾经掌握过,却已经好久不见的虎符。
握着手中冰凉的虎符,脑中响起方才使者辛评宣读的诏书内容,曹彰的心中颇有种五内杂陈之感。
诏书的内容是曹叡亲笔所写,诏书内容并不复杂——曹叡要曹彰统帅万余洛阳中军,北上街亭支援张郃。
尽管由于时局艰难,让曹叡不得不动用洛阳中军。
可洛阳中军的重要性,没有一位曹家人不懂。
故而在思虑之下,曹叡决定将万余洛阳中军交到曹彰的手中。
曹彰之前有些行为是逾距了,可再怎么说,曹彰亦是他的嫡亲叔叔,是武帝的嫡亲皇子。
洛阳中军,终究是要交在自家人手中才保险。
曹彰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会背弃曹魏社稷。
曹彰以往的军功,也让曹叡相信他能运用好这万余洛阳中军。
而虎符在握的曹彰之所以会有五内杂陈的感觉,实在是自曹操去世后,他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
曹操在世时,由于看出曹彰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曹操对曹彰可谓是委以重任。
就在曹操去世的那一年,曹彰官拜征西将军坐镇长安,可指挥关中十万精锐。
甚至曹彰还当过一段时间洛阳中军的主将。
但在曹操去世的不久后,由于曹丕的猜忌,曹彰的官位,兵权皆被曹丕削去。
从此世间再无黄须大将,有的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