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豪族,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面对满宠的期待之色,糜旸果断的点头道:“满君所言正是。”
见糜旸的回答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满宠脸上的期待之色愈浓。
满宠出身高门,他之所以会倡议糜旸在大汉境内施行九品中正制,不代表他就真的非九品中正制不可。
对满宠来说,只要是能为世家大族带来利益的选官制度,那这个制度是不是九品中正制,是一点都不重要的。
而若糜旸所言的科举制真是一种考试与察举并行的选官制度的话,那么这种选官制度对当世的世家大族来说,当然是有利可图的。
例如察举制。
察举制的前身本就是春秋时期的乡里举荐制度,有着这种内核的察举制,不管它如何创新,都不可能会损害在当地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世家豪族的利益。
这也是为何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面,会变成“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的畸形形态的根本原因。
只要糜旸不废除察举制,那么他无论提出怎么样的选官制度,都等于在间接保障天下世家的利益下限。
既然如此满宠何必着急愤怒。
在知道自身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后,满宠开始思考起“科举制”中科一字给天下世家带来的影响。
考试选拔人才,古往今来早已有之。
可以往的那些考试选拔人才的例子,大多是上位者与士人之间的私人奏对。
而且这种奏对也主要看上位者的心情才会发生——并不稳定,更不是一种官方正式的选才制度。
而糜旸当下既然在自己面前,将科与制二字相联,那就说明他有意要扭转这种现象。
糜旸想在国家层面建立法度,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式成为国家的一种选官制度。
正因为如此,糜旸才会说“考试与察举并行”。
对于糜旸的这个想法,满宠正在心中快速的思考利弊。
见满宠的脸上有着思索之色,糜旸开始适时说话鼓动满宠:
“孤想留名青史,要想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施恩于天下士子。
以往肉食者与士子之间虽常有奏对之举,可往往会不欢而散,为何?
无非是士子之言,时常会触怒肉食者,令彼等不喜而已。
这一点,纵是各位先贤也不能幸免。
孤以往每逢看到这些事例,常常为诸位先贤之遭遇扼腕叹息。
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