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反而大笑着赏赐了糜旸不少金银细软。
例如榻上的那由蜀锦制成的被褥,便是刘备命少府制成千里送来给糜旸的。
见姜维的目光从蜀锦被褥上抽回,糜旸不以为意地言道:
“伯约可是有谏言与孤?”
面对糜旸的询问,姜维立即答道:“帐内之事,非臣下可以非议的。”
听完姜维的回答后,糜旸的脸上浮现笑意。
他招呼着姜维来身前坐下,然后对姜维言道:“不久前孙权为讨好孤,曾特地命人从江东送来一支乐队。
孤一直忙于公务,倒是未曾欣赏过那支乐队的风采,也是颇为可惜。
待我军还于旧都后,孤会在长安城内设宴,到时候邀卿与孤一同欣赏东南之音。”
糜旸对姜维就像对好友一般,诚挚的发出了邀请。
只是姜维在听到糜旸的邀请后,脸色却陡然严肃起来。
刚刚坐下的他重新站起身,对着糜旸一拜后:“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大将军位尊权重,大汉国运系于一身,宜鉴前事,少以为警。”
“孙权为人暇眦必报,公安一战大将军又与孙权结有血海深仇,更宜警之!”
为何姜维一开始在看到蜀锦被褥时不劝谏糜旸,反而是在听说孙权给糜旸送乐队后会劝谏糜旸呢?
原因就在于姜维对孙权这个人,是不太信任的。
孙权两面三刀的性格,当下可谓是天下皆知,况且江东民风彪悍,一向善出刺客。
在这种种原因下,姜维觉得为保险起见,觉得还是提醒一下糜旸的好。
姜维突然的劝谏让糜旸一怔。
但他很快就笑了出来。
类似的谏言,糜旸还从刘备的口中听过。
相比于姜维,刘备的话就直白很多了。
“孙权贼子,必有所图。
况你若喜好歌舞,朕之宫廷乐队送你又何妨,何须孙权谄媚?”
说实话,就算没有刘备与姜维的谏言,糜旸对孙权送来的乐队也是抱有戒心的。
三国时期,原本就有不少大人物死于刺客之手,从而大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而糜旸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天下间想要他性命的肯定有孙权一人,却不止是孙权一人。
糜旸之所以在有戒心的情况下,还将孙权送来的乐队留下,心中乃是有着一层不为人知的盘算。
不过糜旸还是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