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禁地问曹彰道:
“殿下,接下来我军该何去何从?”
问这句话时,张郃的脸上流露出担忧焦急的神色。
身为名将的张郃,与曹彰一样清楚,当下魏军处于什么样的处境中。
说一句濒临绝境,都丝毫不为过。
只是濒临绝境,说明还未真正到达绝境之中。
看着张郃,曹彰对着他缓缓说道:
“君可知道“长平之战?””
见曹彰提起长平之战,张郃的心情更沉重了几分。
作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大战,张郃又岂会不知道呢?
知道长平之战全过程的张郃,不由得将当下己方面临的形势,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在心中进行比较。
不比较还好,一比较张郃发现,魏军当下的处境与当年的赵军,竟有六七分相似。
同样的是粮道被断,同样的是陷入敌围。
这.
在张郃为己方大军的下场深深担忧的时候,曹彰的话传入张郃的耳中。
“糜旸想做白起,可孤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当年白起能将赵括围困至死,一方面在于赵军粮道断绝,一方面在于秦军兵力在赵军之上!”
当曹彰说出这番话后,张郃恍然大悟。
正如曹彰所说,历史上赵括被秦军重重围困后,之所以一直不能突围成功,不是赵军战斗力不强,实在是秦军占据着人数与地利的优势。
可相比于当年的赵军,当下占据着人数优势的,应该是魏军才是。
若魏军全力突围的话,未必没有一线生路。
至于突围的方向,也不难抉择。
汉军大概只有万余的兵力,万余的兵力要想防守住数里的大营,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最重要的是,唯有向汉军大营发起进攻,数万魏军才能保证无后顾之忧,才能专力向前。
而只要汉军大营能有一处地方被魏军突破,那么这数万魏军的生路就来了。
在明白曹彰的意图后,张郃随即想起了当初他对满宠说的一个策略——以点破面。
不过曹彰的意图却不止这个。
曹彰对着张郃继续吩咐道:
“派出擅长攀登山岭的信使,让他前往长安求援。
若援军能及时赶来,我军便多了几分逃出生天的可能。”
信使能通过狭窄的山道,从略阳县来到街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