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话让糜旸既惊且喜。
迎着糜旸惊喜的目光,诸葛亮淡淡说道:
“若你能留在后方兵马甚众,你又何必请陛下召吾?”
诸葛亮的话让糜旸讪笑了一声。
之所以糜旸会认为守备后路一事非诸葛亮不可,除去他十分敬仰诸葛亮的能力之外,还因为他早就预想到,他不可能给后方留下太多兵马。
不然要是糜旸能留下数万大军守备后路,他直接将这重任交给赵云就好了,又何必千里迢迢摇诸葛亮来助阵呢?
诸葛亮是非常人,也唯有他可行非常之事。
在商议好留下给诸葛亮的兵马后,糜旸便打算要尽快安排大军前往郿县一事。
可在这时候,诸葛亮却出言提醒糜旸道:
“伱尚有一点疏漏。”
诸葛亮的话语中有着教诲的意味。
既然糜旸称呼他为师,那他自然要承担起教导糜旸的责任。
诸葛亮的话,也让糜旸吃了一惊。
他不觉自己还有哪点疏漏,只是糜旸知道诸葛亮不是会妄言的人。
面对诸葛亮的教诲糜旸不敢怠慢。
他连忙躬身问诸葛亮道:
“请恩师教我。”
在糜旸的求教下,诸葛亮对着糜旸言道:
“方才在吾进来时,吾发现有许多大臣的眼神中有着不安。
因何不安,以你聪慧自然能猜得出。
诸多大臣中有许多是统兵将校,他们心中的不安势必会影响到兵士的军心。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若将吏相疑,士卒不愿,忠谋生二,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
对于这一点你不可不早做打算。”
诸葛亮的话让糜旸警惕起来。
一旦他下达全军前往郿县的军令,那么正如诸葛亮所说,军心肯定会有所浮动。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绕开陈仓直接前往郿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汉军当下虽士气高昂,但不能认为他们人人都如赵云一般浑身是胆。
甚至别说普通士卒,一众将校中有赵云那般胆量的,又有几人呢?
而要是没有赵云那般的胆气,那么即使糜旸能用军令让汉军前往郿县,可汉军定然会因为心中的不安而影响到士气。
这对糜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同心同德,方能百战百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