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将曹真的主力覆灭于此。
若能达成这个战术目的,那么接下来汉军攻打长安会容易上许多。
可惜曹真不顾声名果断的撤离举动,着实是出乎糜旸的预料。
这也让汉军陷入了另一种形式上的被动之中。
要想继续攻打长安,汉军唯有不断深入,而随着越来越深入,汉军粮道上存在的风险,只会处于不断加深的状态中。
因为魏军的主力尚在,这会让汉军短时间内突破五丈原的战略构想充满着种种艰难。
诚然有着诸葛亮坐镇陈仓外,糜旸不会担心陈仓内的魏军对他的腹背造成威胁,可那些遍布在绵长粮道上的诸多异族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诸葛亮没有分身术。
见姜维与他心中有着一样的担忧,糜旸便又问姜维道:“伯约既有所忧,那么伯约可有妙计,助我军突破敌人在五丈原设下的封锁?”
糜旸的语气中有着期待。
不过饶是姜维智计过人,一时之间他也没太好的办法。
看着姜维对自己摇头,糜旸倒也没太过失望。
可令糜旸没想到的是,姜维见四下无人,却突然躬身问糜旸道:
“大将军心中可是有对策了?”
姜维的询问让糜旸一愣,随后他问姜维道:
“卿从哪里见得,孤心中有所对策?”
在糜旸的询问之下,姜维想起方才的场景答道:
“大将军刚得郿县,于郿县长奉上玺绶之时,一先不问田亩,二不先问人口,却率先关注先人之事,这让维心中疑惑。
再则臣方才见大将军听完郿县长所言后,似有沉思之状,故才大着胆子有此猜测。”
姜维的话让糜旸大笑了出来:
“卿幼麟之名,果真不虚也。”
糜旸因为姜维有敏锐的洞察力而感到开心。
方才围绕在糜旸周围的汉臣,又何止姜维一人,可唯独姜维心中有此猜测。
而糜旸的这句话也在间接证明了,姜维的猜测是有道理的。
既然姜维能猜出一些端倪,那么糜旸也愿意向姜维分享一些事情:
“伯约可知道,孤帐下还有一名大将,名为孟达?”
听到糜旸提起孟达的名字,姜维思索一番后记起了这个人。
自从断发赚曹仁后,孟达在世间的名声可是不小的。
只是姜维自投效糜旸以来,还未从见过孟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