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
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在这番荣誉背后,还有着一个非常现实的利益纠葛。
关西士子如此推崇杨震,为的是让杨震成为关西士子的标杆人物,也为的是让弘农杨氏成为关西世家的利益保障者。
在整个关西世家的努力下,弘农杨氏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不过百余年就让弘农杨氏达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
而这百年以来,自杨震以后的杨家历代家主,也的确在不遗余力的保障着关西世家在政治上的利益。
弘农杨氏与关西世家,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种利益上的交换,一直是相辅相成的。
可是自灵帝以来,这种原本稳定的利益交换格局,就被天下大乱给打破了。
兵凶战危之下,大量如法正、孟达这样的关西士子南迁,导致关西世家的实力遭受一次重创。
后来为了扭转这种颓势,在曹操平定关中之时,关西世家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曹操,将马超坑的欲仙欲死。
本来关西世家想的是,等曹操统治关西后,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底蕴可以迎来复兴。
但结果呢?
在杨彪的领导下,关西世家并未在曹魏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着多重要的地位。
反而是河北世家作为后起之秀,借助着夺嫡之争押对宝的优势,直接实现弯道超车。
关西世家在曹魏的落寞,不能说是一种趋势,应该是一种事实。
而面对这种事实,关西世家会对引领他们的弘农杨氏没有怨言吗?
要知道关西世家之所以捧弘农杨氏为领军者,为的是弘农杨氏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可要是弘农杨氏做不到这一点呢?
失去了基本盘关西世家的支持,弘农杨氏的衰败也即将会成为事实。
作为当代弘农杨氏的家主杨彪,又怎么会不对弘农杨氏的日渐衰败感到忧心如焚。
先辈留给他名望家业他无法守住,那便是不孝!
而杨彪更可能会成为家族史上,被无数后代族人责怪的那个人。
不得不说,只有世家才最了解世家。
孟达的那两句诛心之问,是从公私两方面对杨彪进行全方位打击的。
纵算杨彪铁石心肠,可以不想着为杨修报仇,那你杨彪身为弘农杨氏的家主,还能不为弘农杨氏的兴衰考虑?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杨修之死给他带来的愤懑,又想到家族日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