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为大汉竭尽全力!”
说完这句话后,孟达便从怀中掏出杨嚣写的一封信,让丁封转交至糜旸的手中。
孟达笃定的态度,让帐内的诸人惊讶的情绪转为惊喜。
诸人都知道,孟达是不敢拿这种事诓骗糜旸的,他也没理由这么做。
在确认杨彪愿襄助大汉这一事的真实性后,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弘农杨氏在关中的地位自不必说,那可是杠把子的存在。
要是汉军真能得到弘农杨氏的倾力相助,那么接下来收复关中的战争,可谓是充满着众多难以想象的便利。
因为心中的惊喜,赵云、马超等汉将纷纷将目光注视在糜旸的身上。
据方才孟达所说,杨彪答应全力襄助汉军的前提是糜旸能答应他的所请。
很明显杨彪的所请,就在孟达带来的那封信中。
不止赵云等人将目光注视在糜旸的身上,就是孟达也是如此。
旁人都不知道信中的内容是什么,但他却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帐内有其他人在,这件事他不能当面直说,只能等着糜旸看完信笺的内容后给出一个答复了。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糜旸不一会儿就看完了信笺中的内容。
看完信笺内容的糜旸,也知道了杨彪的所请到底是什么事。
对于这件事,糜旸心中登时就有了决断。
迎着众人注视的目光,糜旸一边将信笺不动声色地收入怀中,一边大笑道:
“杨公多虑了。
他想与吾糜氏结两姓之好,这乃是抬举我糜氏门楣之事,我又岂会不应允呢?”
糜旸的话让赵云、马超等人脸上都流露出了然的神色——原来是这件事呀。
看来杨彪是担心将来糜旸过河拆桥,才会提出联姻的请求。
而这样的举动,对世家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唯有孟达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眼中流出一些思索之色。
大笑之后,糜旸便又接着说道:
“从信笺中可知,杨公襄助大汉之心至诚。
既然我军已得杨公之助,那我军亦当相应的转变战术。
诸君,胜机将至矣!”
糜旸的这番话,成功地将诸将的注意力吸引到改变战术这件事上来。
之前糜旸及诸将都不知道孟达会劝服杨彪襄助汉军,所以安排的战术大多是着眼在五丈原一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