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许慈在此,他在听到张飞的话后,恐怕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座的诸将不是瞎子。
他们看到张飞的神情后,没有任何一人回应张飞的话。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
见诸将没有一人回应自己,张飞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
还是自家侄子会来事,似其他人,全是榆木脑袋。
张飞悄悄收起了炫耀的心思。
炫耀归炫耀,正事还是要办的。
略一沉吟后,张飞便对着在座的诸将言道:
“既大将军召吾退兵回朝,那这件事就耽搁不得。”
其实就算没有糜旸的文书,张飞的心中也早有了退兵之意。
宛城的城防,实在太过坚厚了。
在围攻宛城的这数个月以来,张飞损失了不少士卒,却始终不能拿下宛城。
对于攻城方来说,持久的攻城行动,是会极大损耗他们的士气及实力的。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邓艾的提醒也让张飞心有顾忌。
“请将军小心东面。”
邓艾在来到宛城后,除去一方面参与攻城战外,还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淮南那里。
在关注淮南的军事之下,以邓艾的聪慧不难看出,自孙权去往合肥后,江东大军就一直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这样的局面,与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时颇为相似。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邓艾立即就对张飞做出了提醒。
而在得到邓艾的提醒之后,张飞心中也不禁犯嘀咕起来。
由于心中的顾忌,张飞数个月来不仅未将荆州的兵马继续调来宛城,反而还让宛城外的兵马回防了荆州一部分。
这也是张飞久攻不下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张飞觉得眼下再继续围攻宛城,并不算是一件明智的事。
糜旸发来的这封文书,正好与张飞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既不谋而合,那就顺水推舟了。
诸将对张飞执行糜旸的“命令”,也并未有意见。
在张飞说完那句话后,他们都在等着张飞安排具体的退兵事宜。
张飞的目光流转之下,最后停在了邓艾的身上。
“我军退兵之时,就由士载你率军殿后。”
众所周知,大军退兵之时最忌被敌军尾随追击。
而一般能负责掩护大军撤退的,都是能力出众且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