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将“以人为本”作为处世之本的刘备来说,他却乐于见到这样的场面。
危难之计,他都愿带着十数万的百姓一同逃离敌人的屠刀。
更何况在今日呢?
想起往事后,刘备为了照顾到数万百姓的脚力,他示意大军的行进速度放缓一些。
汉军放缓行进速度后,与身后百姓队伍距离正在不断拉近。
在糜旸走出城门的那一刻,数万汉军与数万百姓的队伍,已经连在了一起。
城门之外,还有着从周围各乡落源源不断赶来的百姓。
他们在来到城门外后,就看到了此生让他们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正不断地从着长安城的城门涌出。
长安城的城门宽达十数米,但就是如此宽阔的城门,竟也被那支正在行进的队伍塞得满满当当的。
看到这一幕后,许多城外的百姓下意识地惊呼起来。
他们一辈子都没见到如此多的人,他们更是无法想象,是何人能有这样的号召力。
而城外刚刚打猎回来的士人在看到这一幕后,饶是自诩见多识广的他们,也不免被眼中的这一幕所惊吓到。
惊吓之余,许多士人不免回想起他们曾经听说的一件事。
听闻当年在荆州时,刘备曾携十数万百姓一同渡江逃避战乱。
当时听闻这件事时,他们只觉得这件事好似天方夜谭。
古往今来,有何人能如此得民心乎!
又有何人能如此仁义乎!
但今日所见,却让他们意识到,以往的他们真是坐井观天。
何人?
那人正是刘玄德也!
其德昭昭,其行烈烈!
刘邦安息的长陵,位于渭水北岸,离长安城有着三十多里的距离。
在走出长安城后,糜旸便变成了龙首,带领着身后好似可碾碎长安城的硕大龙身朝着长陵的方向继续行进。
硕大龙身蜿蜒前行之处,就像有着巨大的魔力一般,会不断吸引着路上的百姓加入。
当汉军的队伍越来越接近渭水之时,与汉军队伍合为一体的百姓队伍,亦正式突破了十万大关。
或许今日若不是元旦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跟随汉军前行的百姓人数不会如此众多。
但不管如何,今日刘备的出行还是不可避免的为后世留下了一个佳话。
并无提前号召,更无诏令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