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要是再增加至少万户的话,天下遭受战乱多年,又何来常住人口两万户以上的大城呢?
刘备总不可能将长安、成都两座都城,直接赏赐给自己当做食邑。
在领兵收复关中后,糜旸面临的就是一种赏无可赏的局面。
当赏无可赏,遇上必赏之功时,刘备只能效孝武帝封赏霍去病故事,为糜旸想出了一个全新的尊号。
并为了让这个尊号匹配上糜旸的功劳,刘备将天策上将的地位拔高到仅次于帝王的程度。
而随着天策上将尊号的确立,不仅当下糜旸赏无可赏的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就是在将来刘备去世后,刘禅也不会面临无法封赏糜旸的窘境。
因为刘备专门为糜旸开辟出一条,所有人臣都不曾拥有的封赏新途。
刘备封赏的天策上将,本质上是一种爵位。
这个爵位是不受祖制约束又与糜旸的齐侯丝毫不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将来封赏糜旸的方式,可就多了去了。
要刘禅打地基,他可能做不到。
可要是让刘禅在地基上起高楼,却是他可以完成的事。
可以说刘备今日对糜旸做出天策上将的封赏,既是出于一个帝王的考量,亦是出于一位父亲的苦心。
当然刘备为父的这番苦心,是同时倾注在了刘禅与糜旸二人身上的。
众臣虽对刘备封赏糜旸为天策上将一事感到无比震撼,毕竟天策上将的地位太高了。
可哪怕心中的震撼情绪再如何强烈,却终究没有一位大臣在这时出来谏阻刘备。
造成这一幕的原因有多种——帝王的无上权威、糜旸的盖世功勋。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却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那个原因便是:
当刘备册封糜旸为天策上将的话语传入高台下方的数万汉军耳中后,相比于诸位汉臣的震撼,数万汉军的反应却显得更为直接。
几乎是同一时间,数万汉军齐齐抬头朝着高台上望去。
虽说高台之上灯火通明,可由于距离过远,其实许多汉军并不能看清糜旸的相貌。
但糜旸的身形,他们都是认识的!
当看到糜旸站在高台边之后,数万汉军以为糜旸是在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于是乎根本用不上礼官的指引,下一刻数万汉军就纷纷高举起手中的长枪迎向高台上的那道身形:
“天策上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