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性格刚猛,恐大司马外无人可制之。」
在蒋济看来,糜旸今夜要这么敲打刘封一番,为的就是来日将刘封放到西域封王。
但蒋济却觉得,这一举动依然存在着风险。
而对于蒋济的这层担忧,糜旸又何尝不知道呢?
只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在糜旸看来,只要出师有名,以目前汉军的军力,拿下西域并不是难事。
可拿下西域容易,治理好西域,将西域彻底化为华夏的一部分,却并不容易。
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先辈。
当年荆州、扬州,皆可算是化外之地,风土人情,语言,习俗与中原大不相同。
但时至今日,尽管荆州与扬州在一些方面与中原还是有着分别,但两州的百姓打心底里都已经将自己视作华夏的一份子。
而造成这番改变的,正是汉初刘邦分封的那些诸侯王了。
那些诸侯王不一定都是贤明的人,但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到达封地后,会尽一切力量来慢慢同化当地的人。
这样的主观能动性,是诸侯王独有的,任何大臣都不具备。
不要小看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持的时候。
好的政策不应该埋没,而要想让这个好政策发挥应有的效用,派去西域的诸侯王的首个人选,就一定要慎重。
当然实际上糜旸也没得选。
刘禅的子嗣尚未出生,他的两个弟弟又太小,挑来挑去,糜旸的目光只能放在刘封上。
抛开刘封的性格不谈的话,他个人的军事能力,反而能大大裨益糜旸「化域为州」的理想。
至于蒋济的担忧,糜旸也不会坐视不理。
「无妨。
有孤在一日,他就不敢有二心。
况且孤从未答应过他,可以在西域世袭罔替。」
糜旸要的是化域为州,并不是化域为国,化域为国,只是一个过渡而已。
听到糜旸的最后一句话后,蒋济这才放下了心。
只要不世袭罔替,让刘封在西域形成牢不可破的势力根基,那么刘封能对中央政府造成的风险,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大司马英明。」
...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日的晚上。
当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居住在四方馆内的张温与周鲂,却突然地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