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上的少年天子忽然张口,众臣皆是一惊,面面相觑,安静了下来。
太和帝用商量的语气对着王丞相和安国公道:“丞相性情持重,推荐的是行事稳重的老臣。郑尚书举荐的人选,也是办差精干的臣子。不过,朝廷六部正值用人之际,他们还是留在朝中当差更合适。”
“朕打算派三位中书舍人前去。”
中书舍人是正七品,掌传宣诏命,参与机密,是天子的亲近属官。可谓位卑权重。
太和帝刚登基几日,还没来得及提拔任用亲信。这一张口,就将几位伴读都封了七品的职位。
众臣听在耳中,也没怎么惊讶。
王瑾是王丞相最喜爱的幼子,郑宸是安国公嫡长子未来的国公爷,李博元则是李家嫡子,嫡亲的祖父是礼部尚书。年龄最小的姜颐,是高凉王世子,也是天子的堂弟。
这四个少年,都是少时入宫,陪伴太子一同读书。朝夕相伴,情谊深厚。可以说是天子最亲近最信任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必会重用。
只是,天子的动作,比众臣预想得快了许多……
还有,太和帝一张口,就说派三位中书舍人做钦差。会是谁被留下?
王丞相和安国公会不会竭力劝阻?
“皇上既已有决断,老臣自无不从。”王丞相出人意料地第一个退让。
安国公稍迟一步,也迅疾拱手道:“臣谨遵皇上旨意。不过,几位中书舍人都还年少,办差经验欠缺。臣请皇上再派些持重的老臣一同前去。”
这就看出安国公为人的狡猾之处了。既迎合了皇上,又捧了自家儿子,顺便再找个办事兼背黑锅的倒霉鬼跟着一同去。
差事办得好了,三位中书舍人扬了名头,有了资历。事情办砸了,也有人背黑锅。
王丞相难得和安国公站同一阵营,张口附和道:“郑尚书这一建议,甚是稳妥。”
谁还没点私心。王瑾十六岁了,既已踏入官场,也该好生“历练”了。
太和帝略一思索,便点了点头,张口点了三人。这三人里,有两个是王丞相之前举荐的,还有一个是安国公举荐的。正好每一郡都有正副两位钦差。
此时,姜颐主动站了出来,拱手恳求:“皇上,臣也想出京城办差。”
虽然太和帝没有明说,不过,谁都清楚天子口中的三位中书舍人,并未包括姜颐。
一来姜颐才十三岁,太过年少。二来,姜颐到底是藩王世子,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