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不少。既然郭宁有意在草原打一打,辅兵倒是需要额外增添一些,时青所部便是奉命北上的一支。
这几年,内地的辅兵队伍也越来越专业细分,有的辅兵专门负责驻守地方,维持治安,也有辅兵专门负责运输工程,主要是修桥补路和转运分发两项。
时青在通州的部下,就是这上头的好手。
他的部下总数有四千多人,此番带来了半数。随军有大小车辆二百余,骡马畜力也有数百。装运在车上的,除了粮秣以外,还有大量的工具比如锹、铲、绳索、独轮小车乃至驱蚊熏香,是行军通过居庸关时配发的。
行军的时候,不少坐在车上的老卒按捺不住,已经取出了属于自己的那套装备,看看锹、铲可有好钢火,看看绳索长短可牢固,再闻闻熏香的气味,嘻嘻哈哈地评鉴几句。
这些老卒,通常经验丰富,有些人是从正军退下来的。所以纵有可能面对厮杀,也不慌乱,和当年金国那些宛如行尸走肉的辅兵当然不是一回事。
时青本人,也是从主力的统军司里退出来的。大周对红袄军的旧部一向优待,如他这个级别的将军,混的好些,能到大府的节度使。不过,时
青夏全、霍仪、石圭这一批,都是造反的农夫起家。他们前前后后颠沛的二十多年,疲倦了,对起伏浪潮有些怕了。
所以他们***让自己坐在轻松些,而且不那么关键的位置,自己放心,也让上头放心。
朝廷考虑到这些人的心气已衰,更不愿勉强他们。军校里的人才一波波地出来,倒不缺野路子的带兵将领。相反,资深有声望,又乐意去负责琐碎事务的高级军官反而少一些,时青未来的前途也并不算差。
他率部北上,这两日恰好行于两座屯堡之间。跨越寂寥无人的草原时放眼四望,枯黄的牧草长得齐腰齐胸口高。
他亲自选了几个方向,步行到草甸深处看看,没发现有切割的痕迹。
按照军校里教材的记载,这一带本来有蒙古部落分散放牧。蒙古人在入秋前会储草,大量的牧草会被割取、捆扎、储存起来。但现在蒙古人不断收缩北上,在漠南山后的丁口锐减,大周朝廷武力覆盖的地区,牧区又面临着军队屯垦区的挤压。
显然,蒙古牧人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了。
听说很多投靠大周的蒙古人干脆不再以放牧为业,转而去编羊毛毡子赚钱了,日子过得还不错。
这是蒙古人传统的手艺,比起汉儿一点不差。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