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的忠实读者自发来到书店购买这部。
读者的数量当然没办法跟国内那种大排长龙的场面相比,但连续不断的人流和排队结账的读者已经是香江的书店里难得见到的景观了。
也是在这天的上午,《明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特稿——《香江社会的一剂良药——谈》
文章中这样写道:
“初读《寄生虫》我总有种熟悉的感觉,回想半天,才想起这种感觉来自于初中时所读的《变形记》。
这部由卡夫卡所创作的虽与《寄生虫》在内容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在叙事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比如那贫乏物质生活带给人的感官上的冲击,比如两部不约而同的都写到了人因环境而产生的隔离和冷漠……
董事长家的豪宅代表着财富、地位和权力,老金一家居住的半地下室则代表着贫穷、卑微和边缘化;
中反复出现的“气味”代表的同样是阶级的差异和底层人民身上无法摆脱的贫困印记。富人对穷人身上气味的嫌弃,反映的是阶级之间的隔阂和对立……
穷奢极欲,追求享乐,肆意浪费,整个社会沉浸于肤浅的、虚幻的繁华之中,难以自拔。
《寄生虫》如同一把匕首,以他锋利的刃刺破了香江社会最不堪的一面,给这个腐朽的社会以最深刻的批判。
所有看过这部的读者将不得不思考社会公平、贫富分化这些宏大的命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一定会成为香江社会的一剂良药。”
《明报》日销过十万份,是香江大报,也一直为香江社会各个阶层所追捧。
《香江社会的一剂良药——谈》这篇文章刊登当天便在广大的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香江的纯文学式微都是社会各界有目共睹的,少有作家能以纯文学作品吸引大众视线。
哪怕是很多成名作家,也不得不在作品之中加入更多的通俗元素才能以文字糊口。
林朝阳的出现是个极其诡异的例外,《明报》以头版特稿的形式发表的这篇对他新作的书评,足以说明对《寄生虫》这部作品的重视。
同时书评中对于这部作品评价极高的溢美之词也让这些读者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评刊发的第二日,香江各个书店内前来购买《寄生虫》的读者更多了。
这些人里有人本就是林朝阳的读者,也有人是因为《明报》那篇书评而来的。
成千上万读者的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