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这些人都不是没有脑子的,诸葛亮一说,他们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心下思忖,也觉此计甚妙。
那些草原势力基本都是放牧为生,粮食对于他们可是比肉金贵的多的东西,若是大汉可以用粮食去换他们的羊绒,那么就会让他们对大汉产生供需依赖。
日后倘若他们的首领对大汉动武,那大汉便不再收购他们的羊绒,届时都不用大汉动手,他们属下的族人亦会群起而反之。
“当然仅仅是羊绒还不够,我之前也与景山商议过此事。他常年与羌胡人打交道,在他的治理下,周边外族部落都会主动向朝廷纳贡,可见其对于治理边境颇有心得。”
“景山所言货物流通亦会促进外族的融入。羌胡的马匹,肉类,甚至劳动力,都可以作为贸易货物。亦可以让他们对于大汉的文化更加了解,从而心生向往。”
见众人都陷入沉思之中,诸葛亮又道:“此事关乎大汉长久安宁,不可操之过急,尚需徐徐图之。”
“今日所议,暂不作定论,诸公回去之后可再仔细思量。”
就在蜀汉讨论治胡之策时,魏国这边的战争也接近了尾声。
... ...
鲜卑的轲比能大军,听闻吴国退兵,曹真的大军奔着他们来了,立刻选择了退兵。
田豫望着远去的鲜卑军队,并没有下令追击。
身旁将领不解问道:“将军,为何不乘胜追击,定能活捉了那轲比能。”
田豫摇了摇头:“穷寇勿追,且我大魏连经数战,人疲马倦,粮草亦日益匮乏,辽东尚有公孙渊虎视眈眈。今鲜卑已退,待破匈奴之后。我大魏就算是彻底度过了此次难关。”
于是田豫整顿大军,缓缓班师回朝。
... ...
再说匈奴这边,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了。
每日只做防御工事,连冒头都不敢冒头。
好在魏国除了小队人马,每日叫阵,对其穷追猛打,大部队并未对其发起总攻。
不过,虽然魏国未发起总攻,匈奴人却整日悬着一颗心,战战兢兢,无一刻安稳。
另一边,司马父子在战场上一见到乌珠的骑兵就发狠了的上去拼杀,曹休想要留个活口回去审审都找不到机会。
前些日子听闻蜀国对边境的匈奴进行了一场屠杀,现今的外族对蜀国皆甚是畏惧。
曹休本也想效仿蜀国之举,索性就拿这匈奴开刀,一举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