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秦社稷,儿愿走下去。”杨旭眼神甚是坚决。
十六七岁,不正是一个人立志的年纪?
杨峥颇为欣慰,“好,大秦后继有人矣!”
被牵连进太子遇刺案的不仅是颍川士族,还有众多中原中小豪族,卫瓘办事条理清晰。
每个被牵涉进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曾与颍川士族沆瀣一气。
全被被流放至边地。
朱雀大街上,一干人犯蓬头垢面。
作为首犯的荀勖也在其中,他死死盯着路过的卫瓘,“卫瓘啊卫瓘,尔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其不免乎?”
卫瓘停下脚步,“公曾啊,士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没有士族,杨氏拿什么治国?”荀勖善于迎奉,暗中搅弄风云,司马攸的死他出力不少,在司马家混的风生水起,因此历史上风评不佳,被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
其实他真正忠诚的是自己的家族。
正是由于他在司马家的朝堂上形成了习惯,到了大秦依然如此,所以才会走到今日。
卫瓘斜眼看着他,“此一时彼一时也,没有士族,还有士人。”
荀勖愣住了。
他不会不知道大秦正在提倡士人精神,寒门可以当士人,庶族也可以为士人,豪强士族也可以成为士人……
“陛下雄才伟略,远非你我所能窥知,公曾走好,你们荀家至少没有被夷灭三族,血脉还可延续……”卫瓘一步一步走远。
荀勖只能呆呆得到看着他的背影,直到刽子手的刀落下……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卫瓘拜在杨峥与杨旭面前。
“伯玉言重了。”杨峥扶起卫瓘。
太子案被他处理的干干净净,不仅颍川士族被连根拔起,很多依附他的人,也被巧妙的卷入其中,流放的流放,贬谪的贬谪,没有一个是冤枉的,屁股底下多多少少有些事。
中原士族被削弱,人口、土地被释放出来。
司马家的占田制,吃的最肥的正是他们。
许、颍之地原本就是曹魏的大屯田,早就被他们腐蚀一空。
宣义使和锦衣卫密报,中原人丁兴盛,百姓均田之后,皆称颂大秦仁德。
“臣最近体弱多病,实在不堪重负,还望陛下联系臣这把老骨头,让臣回乡颐养天年。”卫瓘拱手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都心中有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