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着急,西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医局医馆药铺不下二百,我这几日再去打听打听,总有一处能成的。”
曹仁宽慰弟弟,其实心里不报太大希望。
从古到今,想要学习医术都不容易。
例如西京城中小一点的医馆药铺,很多大夫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辈或者被送到了师父跟前,先是要和师父上山采药,去药农药商那里收药,还要动手炮制药材,同时还要背诵中医启蒙的各类书籍。
比如《药性赋》《中药四百味》《濒湖脉诀》《汤头歌诀》《雷公炮炙论》等等,一个师父一个教法,这段时间实际上是一个认药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且有枯燥的过程,大约需要五到十年。
当小学徒差不多知道鲜药、生药、干药、炮制药的形态和种类。
这才算完成第一步。
这时候,才可以走到台前在堂前抓药,同时师父会给一部书背诵,这套书基本上就是《黄帝内经》,不会有什么出入,当背诵完《素问》后又会给《灵枢》,直至把黄帝内经都背诵完。
再下一步,不同学派就会给与不同的书,比如伤寒派会给《伤寒杂病论》、易水派会给《医学启源》《脾胃论》、温病派会给《瘟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辩》《温热经纬》这类的。
读书背书之余,还要熟悉台前的各种人情世故,各类中药的用量和配比等。聪明的话这个过程大约又是三到五年,等到把师父给的书都背完,这才算又过一关。
其实,这时候其实已经淘汰了一大批人——
背诵医书,理解医书。
台前幕后,人情世故。
这都不是简单的,即使自小聪明伶俐,被拦下来的也不是少数。
止步于此的,一部分转行去做了药工,更大一部分人则只能另谋出路。
而通过前两关,能继续往后的,这时候才可以在师父身边跟诊。日常就是抄医案,写药方、打扫卫生,端茶倒水。
偶尔师父会让学徒亲自切脉感受,然后问如何如何,怎么怎么。
这个过程大约又是三到五年。
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也是被打发走了,此时治疗一个小病小灾的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师父授艺。
学徒出师。
一个得了养家糊口的本事,一个白嫖了学徒十几年二十年的劳力。
算是各取所需,好聚好散。
这里面兴许也有真正学会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