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嘉、祢衡讨论完吕布父女和广安陈复事宜后,次日,王政又再次召集群臣商讨战后的封赏问题。
因为此事牵扯过大,为稳住江东系的降官之心,故此不仅是郭嘉,祢衡,黄忠等人,王政也让陆绩、顾雍、甘宁等新归附的扬州文武都来殿内参与。
环顾诸人,王政颔首温言道:「今年我军数场大战,诸君多有辛劳,文以运筹帷幄,武以英勇御敌,北海得以开疆,寿春得以克复,实际全赖诸位之力。古人云:‘刑以惩恶,赏以酬功,,今天召集诸君来此,便是为讨论如何酬功一事。」
顿了顿,他又说道:「因为张昭、徐方、吴胜、于禁、臧霸等人还没入城,所以依本将之意,今天咱们先议个草案出来,这两场战役诸位大抵身逢其会,更有不少人是两场皆经历过的,此番酬功章程该是如何?有何提议不妨畅所欲言。」
若论官职,张昭实际上才是王政如今麾下的百官之首,徐方、吴胜、于禁则是镇守四大军翼的一方大将,而臧霸则不仅在徐州本地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更是天军系中泰山军的代表人物,按道理这等「年底总结」的大事他们都当参与才是,更都具有一定的建议权。
那么王政为什么不等到他们入城之后再议呢?
原因有二。
一则,是为了平衡,甚至是分权的意味。
虽然就关系亲重来讲,吴胜和徐方皆是王政的总角之交,可他们同样也是天军中青州系的首领人物,而张昭、臧霸乃至糜芳等人又分别代表着徐州、泰山两边的派系,相比之下,江东系加入的时间最晚,根基最浅,话语权自然也是最少。
二则,虽然是年终总结,可扬州战役早在入寿春后便已有过一次封赏,且主要是针对江东这边的势力,所以这次年终总结的重点其实还是之前的北海之战,放在青州军和徐州军上面,既然重点是他们,若是让张昭和徐方等人自己来论功行赏,难免会有所偏失。
尤其是武将这边,两汉最重军功,不管是徐方、吴胜还是于禁肯定会对本部的将官有大力的推荐,真要等到那个时候,看他们争的脸红脖子粗,未免不是太好。
而这些人又确有大功劳的,若他们把争论交给王政裁决,现正在收揽、用人之机,诸将又派系不同,各有山头,王政自问也委实难以裁处。稍有不慎,说不定就会被他们的部下视之以为「厚此薄彼」。
当然,除了臧霸、昌豨的泰山军以外,其他人麾下的中层将官也大部分入了系统,便是王政真的「厚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