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也一直是指战场争锋,而非单挑斗将,为何?
因为个人武勇这块无论多么高强,都非他自家练就而成,既然不是自己的能耐,别说赢了孙策,张飞了,就是胜了吕布又如何?
说白了都是系统的本事,也正是因此,王政从没有在这方面沾沾自喜过。
但头脑这块就不同了,虽然穿越之初「出师不利」,但王政感觉在自家的坚持之下,近年来他这方面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出色了。
你看这次,我远在千里之外,不都把邺城的这点事情给分析了个明白明白,清清楚楚了嘛?袁本初这当事人现在估计都还茫然不知吧?
这等表现,就不说是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起码也是个知微见著,运筹帷幄了吧?
其实从他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这番分析倒也能算个合情合理,比较靠谱,可关键问题是,奔命司目前得到的信息不全不说,还遗失了最重要的几条...
比如这次刺杀有很大的成功性,大到若非张郃机警,出手及时,袁绍是真的就要比原本历史上还要「英年早逝「了!
单这一条,便可以把他几个儿子的嫌疑全部排除,毕竟无论是袁谭、袁熙还是袁尚,都不可能在天下未定,群雄逐鹿的这个时候希望自家的老爹提前卸任的。
又比如第一个浮出水面的「幕后主使」也不是袁熙,虽然这次刺杀是发生在袁熙的府上,可问题是无论是刺客的身份,还是刺客进入宴席的过程,都跟王政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是按照王政方才「自导自演」的逻辑,被栽赃者便是主使者的话,那...
只能希望袁绍和其麾下的谋臣们千万也别这么想才好了。
这些王政自然不知,此时反而陷入了越说越是自信的状态:「不过在本将看来,最大的嫌疑者还是曹操。」
「臣深以为然。」
糜芳连连颔首:「若是曹操发现了袁绍有南下进犯之图,以他此时的势力,自是无法相抗,明刀明枪斗不过,便想到暗箭对付了。」
王政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袁绍提前南下,或许也是历史改变,遭遇行刺的最大原因。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和袁绍的联盟和如今一样,早在曹操奉迎汉献帝后的建安元年,便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兆头,但因为两人的敌人袁术,公孙瓒当时势力尚在,所以矛盾一直没有彻底激化。
但如今不同了,本该坚持到建安四年的袁术已被王政击败不说,更关键的是,公孙瓒也不知为何,同样提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