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就不好说了。
如此种种类似的一幕,不断的发生,甚至不仅是邺城,连冀州的其他九郡百邑亦有上演。
而当这些信息被冀州军和间军司反馈给了朝堂诸公之时,所有人几乎是下意识地得出了相同的判断。
这般看来,主公被刺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成了一件大好事...
因为此事,接下来冀州军但凡有对外的军事行动,不仅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可以师出有名之外,更可以让三军奋勇,将卒效死啊!
圣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什么?
这就是人和!
原本我冀州虎贲便是冠绝当今,并世无双的强军,如今再有人和相济,天下诸侯,谁人还是抗手?
第一谋主田丰更是立刻便想对袁绍提出进谏,既得人和,形势大好,是否应该考虑先抛开曹操这等「小敌」,咱们先解决另一个势力更强,更有可能阻碍主公霸业的劲敌呢?
不得不说,田丰这个想法倒是颇为符合朱元璋「取天下先强后弱」的战略规划,可惜他的主公不是朱元璋,未必会听从,
甚至别说听了,田丰这次甚至连袁绍的面都没有见到。
因为他兴匆匆地到了大将军府,便被管事告知了一件事。
主公病了。
......
不久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件事。
袁绍因刺杀案受到惊吓,再加上春寒料峭,不慎染上了风寒。
经过医官的诊治,虽然说是无甚大碍,但至少要闭门静养几日,不便接见外人,因此接下来的朝会也没办法参加,只能取消。
消息传开,朝堂的众臣不由为自家主公的身体忧心忡忡起来,袁绍姿貌威容,身体强健,向来很少生病,更难得有这样病到「见不了人」的程度啊?
担心之后,他们随即便对袁熙暗自埋怨起来。
要不是你府上防卫懈怠,怎会让一个刺客顺利混入婚宴?
论公,你是臣子,论私,你是儿子,让父亲和主君受到了惊扰不说,甚至差点酿出天大灾祸...
此不忠不孝也!
主公本人虽然没说什么,也没问责,但对这件事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且众人也都听说了,那甄宓作为新妇入门后的第一次拜见公婆,袁绍都避而不见,由此可见,还是很有些不满的。
就在此时,刺杀案一周之后,正是影响酝酿到最大,袁熙被人人指责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