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成蟜瞳孔猛然一缩,惊声大喝:“右翼举盾!”
八夫更是收起长铍,亲自持盾掩护在了嬴成蟜身侧。
一轮箭雨落下,三名家兵不幸中箭落马。
听着家兵的悲鸣,嬴成蟜看向拦在面前的敌军怒声爆喝:“尔等将领以箭矢射杀尔等,尔等还要为其死战乎?!”
“即刻退去,离开战场,本君保尔等不死!”
痛击友军最大的代价根本就不是暴涨的伤亡数。
而是士气!
为了获得胜利,所以你就拿箭射我?
凭什么!
我的命不是命吗!
既然无论如何你都不给我留条活路,那督战队和所谓的‘敢退者死’就都成了笑话!
“散开,都散开!”
“俺不打了!俺也不给家主当奴仆了,俺就想活着!”
“快让路!拦路者死!”
拦在嬴成蟜面前的士卒,乱了!
远处的士卒在往这边挤,近处的士卒却只想逃!
嬴成蟜见状松了口气,再度喝令:“收缩阵型,右翼尽数持盾!”
“向左转进,目标西北方向。”
“凿穿敌阵!”
芝士看到有读者觉得‘二三子’过于口语化且对人不尊重,觉得‘二三子’是‘你们两三个小子’的意思。
但芝士认为不是这样的,‘子’在先秦的分量很重,‘二三子’比‘诸位’更加正式、书面化,蕴含着更多的重视和尊重。
目前已知‘二三子’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在秦穆公时期,公元前630年,秦伯(秦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
这里的二三子,特指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这三位大将。
勾践战败后也说:“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左传)。
这里的二三子指的则是越国的臣子们。
而在《论语》之中,二三子也非常常见,《论语》:“仪封人……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一文中,二三子是访客对孔子门徒们的称呼,同时孔子本人也时常称呼他的弟子们为二三子。
随着时代发展,‘二三子’引申出了‘二三君子’的含义。
在辛弃疾《贺新郎》、孟浩然《洗然弟竹亭》、韩愈《山石》还有苏轼等诸多文人墨客的诗篇之中都有这个词的出现,而文天祥《赠秘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