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的事情。
这是远月一直以来赖以发展的模式,也是东瀛在战后能快速崛起成就经济奇迹的模式。
战后的东瀛在确定了自己“经济立国”的发展道路之后,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护送船团式”的经济发展制度,具体解释起来很复杂,简单点说就是,由政府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政客和官僚在最前头引领方向,后面则跟着一些“大船”,而这些“大船”指的就是东瀛那些大企业,由大企业负责输出最终的产品,和当时占据东瀛市场的发达国家产品相抗衡,否则以当时东瀛的工业实力,怎么都不可能和有着成熟工业体系的发达国家产品争夺国内市场。
这些大企业集中分布于东瀛几个大城市中,在享有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有义务提携所在地方的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生产零部件的订单,让中小企业得以生存。
大企业走在前头,中小企业跟在大企业身后支撑大企业前进,一方面受大企业庇护,另一方面也可以算是大企业的基石,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东瀛经济因此而迅猛发展起来。
这样的模式相当于是举国之力推动那些大企业的发展,这才让东瀛一个战败的岛国诞生了出了多个能够和国外资本相抗衡的大企业大品牌,东瀛的经济奇迹由此而来,东瀛制造也曾在一段时间里风靡全球,成为了东瀛人民的骄傲。
只是东瀛后来的发展却已经证明,这样的模式是一时之选,却非常脆弱,注定不能长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泡沫被戳破后,日本经济剧烈动荡,大企业尚能凭借深厚的底蕴和积累坚持,无数中小企业却在那次动荡中摔了个粉身碎骨,东瀛迎来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以及现在的“失去的三十年”。
经济发展停滞,大企业还是大企业,挺过泡沫经济崩盘之后的它们反而因为吞食了破产中小企业的“尸体”而变得更加强大,苟活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中小企业发展不起来,普通民众口袋里就没有钱,消费能力自然下降,通货紧缩随之而来,普通民众就更加舍不得花钱,自此开始恶性循环,东瀛正式进入“下流社会”,也就是所谓的“低欲望社会”。
东瀛政府为了走出这个困境,自然也是连续出台过多个政策以期改善东瀛经济,但始其收效甚微,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没感觉出什么用。
而东瀛经济不能重振,国民看不到希望,年轻人失去激情,东瀛整个国家都开始变得颓废起来。
远月现行的教育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