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不禁看向三辅方向。
他一直有意去三辅拜访卢植,希望能跟随卢植征战立功,而不是在京里守皇宫。
没有战功,哪来的爵位?
曹操心里有个非常大的野望,就是凭功封侯!
不过他也清楚,没有合适的机会,短时间内根本走不出皇宫。
‘三十多岁了……’曹操看着有些灰蒙的天色,一脸怅然的轻叹。
……
三天后,皇宫,芳林园。
刘辩慢慢踱着步子,与身后侧的荀攸道:“荀卿家,夏粮在即,怕是又要多生事端了。”
贫穷人家一旦有了点钱,那家里所有人都会扑上去争抢,更何况大汉朝这么大的国家。
荀攸是吏曹尚书,可也关心国库,闻言道:“陛下,须要确保,尽可能将税粮收上来。”
“朕倒是想。”刘辩的声音大了点。
他是真想,可地方的州牧、刺史、太守再到县,有几个愿意将钱粮送到洛阳?更何况,朝廷还拖欠他们的俸禄,剿匪的钱粮,以及各地赈灾、抚恤等等。
那一点赋税,还不够他们上下其手,到朝廷是所剩无几。
荀攸自然明白其中复杂艰难,刚要开口,刘辩就又道:“朕随口一说。今天找卿家来,是因为董卓快到京了。”
荀攸神色一沉,跟上刘辩,道:“陛下,董卓入京,那就应当立即着手并州之事。”
刘辩走进一处凉亭,坐下后道:“朕已经交给卢卿家去处理了。卿家坐,先看看这两份奏本。”
荀攸谢恩后,坐在刘辩对面,接过潘隐递过来的两份缣帛。
第一份,是袁隗的,内容平淡无奇,只是对董卓稍加夸赞,认为他是‘治世之臣,国之柱石’。
荀攸看完,又打开第二道,匆匆一扫,面容立变。
这是董卓的奏本,他对他手下诸将的功劳大书特书,请求朝廷嘉奖;而后自认能力有限,不堪太尉一职,再三‘婉拒’;然后又提及朝廷的‘新制’,言称‘人之立为孝,国之立为法,祖宗之法,不可轻易’、‘人无信不人,国无法不国’等等。
荀攸看完,惊疑不定,抬头看向刘辩,道:“陛下,这董卓……”
刘辩喝了口茶,面无表情道:“意料之中。”
荀攸慢慢低头,皱眉思索。
袁隗的声望太高了,当今无出其右,在尚书台,无人可比,他不会公然反对,但推出一个董卓,就足够朝廷忌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