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点偷懒……而且他们看不懂原因啊!最后灵光一现的我决定,还是用直线条的数量表示数字,但要令字有所区分——四采用汉字的“口”(四条线),五是汉字的“日”倒下来,六则是汉字的“田”,七在“田”下面加一横,八则是英国的米字旗那样“田中加×”,九则单独造个字儿,横太多了眼晕……
至于十,为了同横平竖直的“1—9”区分,我采用了圆圈中间点个点儿(⊙)来表示。这样,一至五比较一目了然,六七八九虽笔画多但字的结构不一样,也容易区分,十则更好区分。而“百”和“千”则分别用“圆圈里套圆圈◎”和“圆圈里套十字⊕”来表达,至于“万”我按“方块里套方块”造的,不过,短期内无论人口还是物资估计都用不着……
这一下,从1到9999的数字都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了,这对于首宝柱来说绝对是天降福音。
名词创造告一段落,我又开始攻关更加有挑战性的动词。
相对名词来说,动词的难点在于如何互相区分,因为“站”、“走”和“跑”其实画出来差不多,其他小一些的动作又过于细微。最终,我将动词都造成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刚刚造出的“手”、“足”、“头”等名词,提示人们这个动词是关于哪个部位的,然后通过右边的形状变化来凸显动作,如“站”即“足”旁边一竖,“走”则是“足”旁边一捺,其余“跑、跳”和手上动作“拿、放、给”以及“点头、摇头”等动作同理。
最后要补充一些介词,如“上、下、左、右、里、外”等,本来我都要收工了,结果发现没这个还真不行,于是又用了整整一天,考虑如何清晰且较为简单表达介词。最后,我按照“直线加圆圈”的组合来制定上述介词,以“圆圈比直线优先”的理念来表示方位,如左就是“○I”,右是“I○”,上下同理,里是“圆圈上穿个直线”,外是“圆圈里头画个直线,类似①”,“环绕”则是“外”的圆圈加粗。
先搞这些吧,比较难的形容词、副词以后再说,现在起码能把事情初步讲明白了。
看着满满几十大篇宽叶纸,上头凝聚着我心血和后世智慧的一百来个字,我不禁想到,前世的学者将人类的发展历史分为“野蛮时代—蒙昧时代—文明时代”,其中野蛮转向蒙昧的标志是用人工火,而蒙昧转向文明的标志则正是文字的出现,却并非语言的出现。想起这个时代仍然野蛮落后的智人,不得不慨叹此言不虚。前世原始时代出现文字前后,各个文明古国出土的考古遗迹明显有着很大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