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工具往往又是大头,这让许多人心中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感慨万千。
这一次也算是科举的预演,主要就是为了改革之前的举孝廉制度,虽然时间上多少还是有些仓猝,同时也没有像是之后科举制度那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一条龙升级制度,一些比较偏远的郡县的人也来不及赶来,但是这一次参加大比的人数已经飙升到了两千多,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大比,开始分科,特别将“算”、“法”两个科目单独经列出来,不过其中“经”,依旧是大头,占比的人数也是最多。
考试的范围么,“经”自然不用说,基本上儒家的那几本都会涉及,覆盖面很大。
“法”么,也不简单。汉律六十篇,是萧何所定的《九章律》,叔孙通所定《傍章律》),张汤所定的《越宫律》,赵禹所定的《朝律》,加在一起共六十篇,也不见得比经书轻松多少……
至于“算”则是偏向于实际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的一些粗浅问题和计算,所以同样也是很复杂。
不管哪一科目,考试都分两场,第一场考基本知识,第二场考具体运用。
如此庞大的考试市场,作为后世的斐潜,自然不可能放过这样的一片蓝海。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其中的一套说文解字新注,分为五卷,价格很是不菲。至于什么历届精选啊,必考真题啊什么的,还在后面,现在暂且并未刊印。
这年头隶书虽然盛行,但是依旧有不少的人喜欢标新立异的写一些小篆,甚至是自己杜撰出来的一些文字,就算是到了后世,也依旧有孔乙己会研究什么四种写法了,就不用说汉代还未有科举条例铭文规定要写什么书体的年代了。再加上很多人书写习惯问题,很多时候又用通假,甚至是写错了偏旁,就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什么这个字见面了,啊,认得,要下笔的时候又挠头,怎么写来着的情形,也不再少数,因此有一本专门的说文解字来规范自己的文字自然很重要的。《说文解字》原书成于汉和帝至汉安帝年间,原书庞大,共十五卷,每卷又分上下篇,是不折不扣的大部头著作,但是毕竟一百年前到现在也有不少的变化,而且有些字也极少用,因此斐潜之前让蔡琰和司马徽领头,重新编撰了《说文解字》,然后删除了其中的篆书部分和其他的字体,只采用隶书一种书体,同时删减了一些基本上不用的字,最后精简成为了五卷,也算是方便了不少。
要推广这一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