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受审,又派亲信太监往西路军,暗暗让种师道撤兵,以免再被辽人所败,顺便还能护卫东京——
至于辽国兵锋下的河北山东,官家反正看不到,索性先不管了。
种师道听了太监暗传的军令,仰天长叹。
他叹皇帝毫无担当——两路出兵,是皇帝自家定的策略,如今西路军一箭未发便回,皇帝觉得颜面不好看,因此不发诏书,只让人暗示,要种师道自己找理由退兵,替圣明天子背一背锅。
其实若是背锅也就罢了,但在种师道看来,恰恰因为童贯一败,自己这边倒是不想打也要打了,这也是他无奈长叹之意。
他毕竟是个宿将,自任主帅开赴雁门后,虽然不曾开战,却也广派探子,收集辽人情报,因此深知长城之外,金兵横行无忌,气吞万里如虎,自然忌惮极深。
在他看来,童贯这场大败,彻底把宋军羸弱如羊、愚蠢如猪的一面暴露无遗,金国这些虎狼之辈,必然要磨刀霍霍向猪羊。
与此同时,辽国南征的人马,也是心腹大患,自己若是听了皇帝暗示,班师回朝,则战略主动性荡然无存,倒不如抡干了大干一场,一来震慑金国,二来围魏救赵,逼南下辽军回师。
老曹听到这里,不由点头:“老种虽非俊才,倒有担当。他不知我占了幽州,耶律淳有家难回,亦高估了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忠君之心,仅仅于他的角度而言,进攻的确是解题的手段。”
种师道决心一下,大军十五万,北出雁门关。
这十五万军,有八万西军,都是同西夏打老了仗的,堪称锐卒。
剩下七万山西边军,前年同田虎交锋,好歹经历了战火磨砺,也算勉强得用。
而山后九州的辽军,装备不如山前七州辽军,又无名将坐镇,故此种师道出关之后,顺风顺水,连下朔、瞏二州,在应州同辽军主力决战,也是连胜数场,打得辽军高挂免战牌。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惟老种相公扬眉吐气,军中诸将亦是意气风发。
一开始还在防备辽国幽蓟兵马回援,后来有俘虏交待,幽蓟被反军占据,居庸关都丢了,宋军顿时觉得大局已定,辽国天数将绝,灭辽不过时间问题了。
种师道同众将商议一番,定下计划:
第一步,尽取山后九州;
第二步,高官厚禄,招降幽蓟反军,兵不血刃,全据燕云;
第三步,越过居庸关,自上而下消灭南征辽军;
第四步,老种封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