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五个角色,戏量有多又少,年龄阶段、角色性格差异巨大,这些角色当中,我最喜欢丁力,最佩服王一民,最同情沉一石,最讨厌朱传文。
但是罗佩纶却是我的真实写照。
听黄老师说过,想演好一个角色,你得知道他是怎么来的。
当初是怎么理解沉一石平静之下的疯狂?
剧本写的不清楚,在这之前,有幸翻阅的法国作家法朗士的《论文艺中的疯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明确了对这个人物,不能去演他的疯狂,而要去演他致疯的外界原因,这是正确的思想。
沉一石为什么疯,在从刘合平那拿到角色设定之后,我做了三件事。
(一)内心体验
当时我请教了许多老师,请他们看角色设定,指点我外在的表现,介绍此类人的故事,甚至请他们替我想:我为什么会疯。
(二)写沉一石自传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情绪记忆,加上间接得来的材料,为沉一石做了传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从目前来看,应当也是一个好演员的必修课。
(三)生活于角色
当时还没意识到做小品的重要性,但也在生活中努力适应角色,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气以至于眼神...都努力去生活于角色,特别是眼神,这个圈子里,最不缺的就是平静之下的疯子,我综合了几个朋友的眼神,塑造了自己理解的沉一石。
这三方面的工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帮助我抓住了角色最主要的东西,收获极大。
《大明王朝》拍摄后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好的部分:
(一)坚持深入生活,有时候甚至于疯狂,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二)建立了演戏、看戏的标准,看戏,我不喜欢那种演得正确,但不立体,性格特征不鲜明的形象,这种创造难以引起观众的想象力。
(三)演戏必先立意,对沉一石,我怀有同情,另一方面,作为演员,我有必要通过沉一石,揭露那个没有正义,而只有党同伐异的时代,这就是这个角色的立意。
总之,目的要明确,一个演员,必须以一定的思想逻辑将扮演的人物组织起来,也就是说,要考虑自己所演的人物将会给观众带来什么东西。
不好的部分。
(一)对于写角色自传,为沉一石做小传时,是用感情写的,但在之后虽然大体坚持了这一做法,只是在写的过程中,相对太过理性,对创作的帮助并没有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