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早个四五年,濮存晰找上门来送他出国进修,徐容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转身奔赴柏林。
这样天大的好事儿,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
对于格洛托夫斯基学派,他了解的不深,只知道和斯氏强调绝对控制不同,格派的核心是控制的下的失控,适合戏剧表演,但经冯远正亲身验证,也证明了在影视行业,同样能够迸发难以想象的巨大魔力。
只不过,格派和其他不同于斯氏体系的学派一起,被斯氏统称为表现派。
自进入这个行业之初,尽管那会儿还不了解各个体系之间的区别,但从李又斌的言传身教开始,他接受的都是斯氏体系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后来进了学校,学习、训练的也是以斯氏为主、方法派为辅的内容,即使如今,他仍是较为忠实的斯氏体系运用者。
世界上关于表演的理论很多,但是能够被以体系、学派命名的很少,并非某个人闷头造了一套理论,便能称之为体系,一个体系最基本的标志,是科学的指导理论以及配套的训练方法和实践成果。
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的指导理论和训练方法,不能称为体系或者学派。
而且作为最主流的体系,斯氏体系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体系,在内部建设的过程中,斯氏体系要经过消除自我、保留角色、感受规定情境、产生欲望、进而完成最高任务等一系列的过程。
从道理上讲,这一系列的内部技巧构成了完整的闭环,且毫无破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质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消除自我、保留角色这个阶段,是实操过程中最为艰难的部分。
比方说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壮小伙去演七八十岁的老人,这几乎是一项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斯氏体系提供的方法就是由外而内的刺激,比如模仿老人佝偻的身形、蹒跚的步伐,逐渐找到那个年纪段的老人应该有的内心状态。
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并不算完美。
面对此类的难题,如今大多数演员还是比较习惯方法派的情绪记忆。
因为简单、快捷,尽管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如果不仔细观察,其实分辨不太清楚。
在濮存晰走后,小张同学突然靠了过来,道:“徐老师,最近有一个网站,叫什么微博的,听说在邀请好多艺人进驻,他们联系你了吗?”
徐容摇了摇头,别说微博,就是博客,他自己都没登过一次,一直都是公司在运营。
他上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