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马老师他们,去北京了。
张晨和郑慧红说,在北京,碰到什么困难,就去找小莉,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郑慧红眼眶红红地说:“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张总。”
……
刘立杆的“锦绣钱塘”,早于他艮山河的项目开卖。
作为杭城第一个高层建筑的小区,开盘之前,应莺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调查之后,她把开盘价写给了刘立杆,刘立杆一看,吓了一跳,刘立杆叫道:
“有没有搞错?这个价格?”
“没错,刘总,就是这个价格。”应莺说。
“你调查了什么人?张晨和瞿天琳?外加一个贺红梅?”刘立杆问。
应莺咯咯笑着:“我调查了很多人,就是没调查他们。”
“你确定就这个价?”
“确定。”应莺点了点头。
应莺写给刘立杆的开盘价是3380元起人民币一个平方米,要知道即使到了一九九五年底,全国人民的工资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千块。
但就是这样,全国每个在职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也才不过是5500元,按这个标准,一对双职工,干一年的收入,也就能买三个多一点点平方的房子。
而他们的“锦绣钱塘”,最小也是八十八个平方,就在一年前,讨论艮山河整治计划的时候,他们还觉得两千八一个平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说你的理由。”
刘立杆还是有些不相信,他和应莺说,这开盘价可不是儿戏,你往低了定,有上调的空间,大不了损失前面低卖的那几套,定高了,没有人买,你是不能说再来一次,我往低调调,只能通过打折的方法来处理。
而买房人的心理,都是追涨不追跌的,你这个小区的房子一旦开始打折销售,人家就会觉得,你这房子是不是有问题。
刘立杆问她理由,应莺在大脑里组织了一下,说出了他的理由。
“第一,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原来很多在杭城做企业和经商的人,他们都倾向于回老家造房子,觉得自己在杭城不可能久留,这部分人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觉得自己会在杭城长期居留下去,回老家反倒变成了不太可能的事,这部分人,他们的买房意愿增加了。”
这个没错,刘立杆觉得确实是有这个趋势,连自己和张晨,把全家都一锅端迁来杭城了。
应莺继续说:“第二个我们没有注意的人群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