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敢得罪薛亚军,而且拿任务指标当挡箭牌,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打字机,并不是谁,都可以接触的。
“呵呵,薛书记看来我们自己的打字机,也没办法用啊。”
陈国华冷笑了一下,眼前的马思源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他陈国华用一下打字机,又怎么了?
就算弄坏了,厂里面没人能修么?
还任务指标呢,那玩意儿能唬得了别人,还能唬得住他陈国华?
再说了,旁边还站一位二把手呢,马思源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薛亚军脸色一沉,“小马,赶紧去准备一下打字机,别浪费我们的时间。”
马思源瞬间便泄气了。
面对强势无比的薛亚军,他还真没办法。
而且陈国华只是轻飘飘一句,便直接击溃了他那可笑的理由。
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之上。
过了一会儿,打字机前,薛亚军好奇地询问谭秀英:
“小谭,你现在的打字速度怎么样?”
“领导,我现在是每分钟四十五、四十六个字左右”
谭秀英傲然地说道。
她解释了一下她这个速度的水平,因为在全国所有的打字员当中,能达到每分钟四十五六个字的人,屈指可数。
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那就更加不可能突破这个速度了。
陈国华沉默不语,他知道这不是打字员的原因,而是这个时代的打字机,本来就是有这样的缺陷。
其实早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在洛阳的打字员张继英,便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重构了打字机字盘的排列方式。
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张继英十八盘拣字法,就是后世几乎所有输入法都会带的一个功能:预测输入或者联想输入。
这个发明可以让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几乎可以做到每分钟打字一百字上下。
然鹅这只能是在特定场合当中才有可能做到。
在电报等实际应用场合当中,几乎很难做到这样的速度。
而且要达到张继英所说的那种水平,其实需要大量的练习才有可能。
众所周知,五二年十月的时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把张继英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
在报纸上面也有报道过,张继英是从十几岁开始学徒拣字,到五二年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在五二年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