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全部检测完毕,那么到时候就可以通知107工厂、985工厂等兄弟单位了。
而现在,陈国华却正在一边敲击键盘,一边给领导汇报工作。
“领导,现在来看,我们已经完成了千万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但是,由于电力系统供应的问题,我们现在是无法直接安排上亿次计算机的”
“一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对我们振华研究所来说,不是问题。”
“如果二部他们能够解决电力系统供应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安排一台这样的计算机,但原材料等方面的事儿,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另外,领导,我们振华研究所的供电系统要进行更新换代了.”
除了提及这一点之外,陈国华还提到了扩建研究所的事儿。
简单来说,那就是需要大学生!
中专生和高中生这样的人才,陈国华并不想要。
如果是成绩还不错的高中生,也可以勉强考虑。
而现在,陈国华直接盯上了今年刚上大一的北大新生。
北大的新生有很多,数学、物理等好几个专业的学生,陈国华不想要。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不敢。
但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他就很有兴趣了。
还是兼职研究员的那一套教研结合方案,只不过,这一次的规模就有点大了。
最少是五百人的规模。
如此多人的规模,就必须分为两个方向了。
陈国华的规划,就是通过考试来确认他们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全方面的考核,以及对电力运输、计算机编程等层面的了解。
等到了明年下学期,陈国华就会直接在北大开一个计算机编程专业,不学其他,就只是学习编程。
这个专业是必须要尽快安排上来了,否则的话,等到符合要求的计算机都出来了,却没有可以使用的编程人员,那就难办咯。
薛晋权他们这些人,陈国华并不打算再给他们灌输编程内容了。
没必要!
他们就是陈国华培养出来的在计算机硬件层面的研发人员,就没必要参与到软件层面了。
学太多,容易混乱,甚至让他们的研发水平下降。
那就得不偿失了。
邱宗岳听得脑袋有点大,又是搞发电厂,又是搞什么编程、什么电力运输,他都有些迷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