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候,一个四五十岁年纪的官员,背着手慢悠悠踱着步走进杨主薄的房间。
此人身穿绯袍,佩银鱼袋,至少应该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长安是大唐的帝都,京兆尹是正五品,洛阳令按理说只是从五品。但珊瑚定都洛阳后,洛阳令的级别便成了正五品,与长安的京兆尹平起平坐了。
在洛阳县衙能达有这个级别的,除了洛阳令不可能再有别人了。
果然,杨主薄一见此人,赶忙起身道:“姚大人,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洛阳令姚崇。
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后来,他累迁至夏官郎中,成为狄仁杰的得意弟子。
姚崇瞅了一眼稳稳当当坐在那里的张昌宗,不由眉头一皱。
杨主薄见势不好,赶忙向姚崇解释:“姚大人,这位是散骑常侍张昌宗张大人,他是来为农奴办放良文书的!”
同样,杨主薄将“张昌宗”三个字咬的很重,是为了提醒姚崇对方的身份。
姚崇听完杨主薄的介绍后,眉头皱的更紧。
狄仁杰去向武则天劝谏一事,姚崇也是知道的,他和狄仁杰一样,对张氏兄弟没有什么好感。
想到这里,姚崇伸出手来,对杨主薄说:“把他的放良书拿过来我看看!”
杨主薄恭恭敬敬将张昌宗写好的放良书递给姚崇。
仔细看完放良书后,姚崇瞄向张昌宗问道:“贵府的这名家奴,原来是李千里李大人转赠过来的吗?”
张昌宗点点头:“没错!”
“不知可有李大人的转让文书?”姚崇又问道。
“当然有!”说罢,张昌宗将文书递上。
姚崇扫了一眼,摇摇头说:“不是这个,我说的是奴婢的转让文书!”
“啊?”张昌宗傻眼了。
唐律规定,奴婢的转让或赠与必须要有转让文书。就好比房屋买卖,官府规定要对原一的房契进行重新登记过户。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图方便,卖房收了银子后只须把原来房契交给对方,这就算成交
了。时间久了,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了。
同理,李千里将十名奴婢送入张府,也只是把十人的契书留下了,哪会有什么转让文书?
“有,还是没有?”姚崇黑着脸追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