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一想,的确如此,没有上官婉儿帮助,大臣们可能不服,上官婉儿的诗品很高,大家都知道。由她作助手最好。于是命到后帐请上官婉儿到前帐来,作金城公主的评诗高参。
上官婉儿心中对李奴奴有愧,若是没有她的旁敲侧击,李奴奴肯定不会作出远嫁吐蕃的决定,此刻让她与李奴奴见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可陛下有命,却不得不出来。
上官婉儿见了李奴奴,李奴奴笑着道:“上官昭容,您快来解救我吧,我哪有这样高的水平评诗论赋呢?”
上官婉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上官婉儿有经验,认为评高还好,评低了可是会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的。于是低声和李奴奴嘀咕了一会,向李显奏道:“臣妾研究后,认为一个个的评说,太费时间,建议读完后,由臣妾分类,分上中下三等。将上等诗作,书写一分送给金城带走,以作留念。其余都留下,一律由文史部门保管入档。不知是否妥当?”
李显听了赞许道:“如此处理甚好,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真正起到为公主送行的作用。”
卢小闲在一旁听的分明,上官婉儿的用意很明显,有些不入品的诗作,暗地里就淘汰下去了。
稍停,李显又问上官婉儿:“那就开始吧,你看先读谁的?”
还没有等上官回答,李显见宗楚客在身旁,指着他道:“就从你开始,往下轮吧!”
宗楚客也不推辞,将自己的诗递上去,上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皇上交给内侍,说:“就让内侍读吧!”
内侍大声诵读:“甥舅重亲地,君臣重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毡王。卤薄山川阔,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这边吐蕃使团中的尺带珠丹和乞力徐听完第一首诗,也很感兴趣,要求唐朝内的翻译官帮助,把一首一首诗文抄下来,翻译给其他同来的吐蕃使臣听。
李显点头道:“那就让几名通司翻译官来给你们慢慢翻译吧!”
翻译官奉旨,就开始一首一首地记下来,翻译成吐蕃语。第一首说:“甥舅看重的是亲戚之地,君臣都看重的义礼之乡。再将贵为公主的金城,又嫁给了耨毡王后代。车駕行于山川辽阔的大地上,琵琶弹奏于远行欲去的道路上,回头瞻望那父母之国,日头正从东方升起来。”
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张说:“青海和亲日,湟星出降时。戎王子婿礼,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