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李唐宗室被杀得落花流水,现在如果韦皇后再来这么一次,李唐恐怕就更无遗类了!
再说,武则天称帝,毕竟最后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传回给了李唐王朝;可是,韦皇后没有儿子,如果她真的称帝,皇位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就更不好说了!
宗室如果不想束手就擒,就得自救了。
怎么自救呢?宗室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相王李旦。
可韦皇后也不傻,早就防到了这一招,也已经派兵把相王府邸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这样一来,宗室这边就群龙无首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韦皇后和她的同党们千算万算,唯独忘了算计相王的儿子们。
要不要防范相王的儿子们呢?对这个问题,韦皇后集团里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过。
宗楚客人老成精,他看着相王的几个儿子虎虎生威,总觉得是个隐患,他提醒韦皇后:现在形势紧张,赶紧把相王的几个儿子打发到地方去吧。
但是,韦皇后没听他的。或许是韦皇后认为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当皇帝,所以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韦皇后篡改遗诏,想自己当皇帝,此事事关每一个李唐宗室的利益,决不能束手就擒!
李隆基从小就在大大小小的政变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惯了,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政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事已至此,只能是搞一场政变,把韦皇后做掉。可是,具体怎么操作这场政变呢?
虽然在卢小闲的帮助之下,李隆基也有了自己的班底,可要与韦皇后对抗,这点资本显然不够用。
此时,李隆基是最惦记的卢小闲人了,只要卢小闲在,他成功的机会便大大地提高了。他甚至每过两个时辰便派人去一趟卢小闲府上,打听卢小闲是否回到长安,可每一次传来的消息都让他失望不已。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韦皇后在明处,一步步迈向皇帝宝座。
李隆基也不甘示弱,在暗处紧锣密鼓地做着政变准备。
长安城上空乌云滚滚,似有厮杀之声从远处传来。但在平民百姓中,却是一派升平。六街三市,行人如云,熙熙攘攘,谈笑风生。虽然,那高大的皇城无论从长安的哪个角落都看得到,但老百姓还是觉得离他们太远。
……
两名亲兵、一个姓孙的捕头、四名衙役带着冷卿与卢小闲在廓州城内穿街过市。
孙捕头五旬开外的年纪,别看他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