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是需要讲究犯罪成本,还有犯罪动机和驱动力关系的。简单来说,犯罪成本要和自己获取的犯罪利益相当。而犯罪获取利益越高,则意味着犯罪成本基本上也会越高。
对于大部分犯罪来说,犯罪成本越高的案件,为了达到成功值,势必会更加谨慎,甚至想着一击致命。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很多暴力犯罪,一般是没有前奏的,犯罪者对于被害者经常直接的结果,之前对于被害者,甚至看不到一丁点的预警。
想法,对于犯罪结果要求比较低的人而言,他对于犯罪的过程也是无所谓的。所以,这种心理阈限值越低,所造成的冲动就越快越直接,释放的东西就越早。那种积累的犯罪就不会发生。
杨敏智替我总结道:“犯罪积累会导致暴露犯罪。而阈限值较低不造成积累,自然暴力犯罪就会少很多。方才张舒雅的描述中就提到,那些人和她父亲有些小过节,这些小过节自当是阈限值低的东西,很容易就是释放了。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动手,发生肢体冲突。相反,张蓬生那时候和郑同义可谓真的是大仇了。而且郑同义的所作所为,几乎就是要把人往死路上必。在加上张舒雅描述自己父亲的过程中,说道张蓬生一直在思索对策,更多的隐忍,符合阈限值提高的特点。所以,他一旦去找郑同义,要么,根本不会发生什么直接离开,要么,压根不会造成先前的肢体伤害,直接就把人结果了。”
“敏敏的分析,就是我要说的,所以,我们在基于张舒雅所描述的这些情况中,排除其他还未考虑的因素分析,根据犯罪心理分析,暂时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郑同义死之前,身体上的伤势,应该不是张蓬生所为。换句话说,在郑同义工厂发生火灾之前,或许还有人进入了工厂,并且和郑同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冲突,甚至导致了随后的火灾,并且导致了郑同义的死亡、而如果对张蓬生进行无罪推论。那张蓬生去找郑同义的时候,造成郑同义身体受伤的那个人,甚至还在工厂里。”
杨敏智道:“非常有可能。只是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而且我们在国外,无法取得当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如今如何找出,那个潜在在现场的嫌疑人。”
毫无疑问,对于案件分析。这里我和杨敏智是最擅长的。而其他人,诸如马天航、万柯琳甚至程媞,都在死死盯着我们,暂时也不好说话。唯有张舒雅,毕竟从头到尾重新介入过她父亲的案件,加之她智商超常,所以能跟上我们的分析道:“如果按照你们所说,在我父亲去找郑同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