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鸭蛋待孵化,光这一项,都够韦氏忙一早上了—清理鸡粪,通风,喂鸡,得半个时辰呢。
钱先诚不光干农活,还要帮文瑾照看药铺,收购药材。他也摸索出经验来,通知附近的人,每逢林津镇集日,既逢二、五、八的下午,他才收购药材,这样,就不必天天守着铺子。
当然,特殊情况例外,比如,石卫村的人,在山里待了十天,这才出来了一趟,钱先诚自然不会强调什么日期了,全都收了下来。
石卫村的人,还真是练过武的,脚程快,眼力好,一个个的背篓沉甸甸的,文瑾雇了王大爷,每天在药铺后面圈出的场院里翻晒这些药材。
石卫村六十一个人进山,十天里便收了十多两银子,折合小麦近三千斤,这些人信心大增,在家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又一次进了山,夏天能收采的药品很少,他们可得抓紧时间呢。
莲子冒出了小芽儿,一天天长大,直到出现两三片的叶片,文瑾这才给小池塘车水,把莲芽栽种下去。
猕猴桃的小苗儿,也冒出土来了,一行一行的,没想到还真是不经过寒冬冰冻,就不长芽儿,文瑾让苏同德帮忙砍了些竹子,在苗圃四周栽了篱笆,防止鸡鸭祸害。
文瑾急急忙忙去了石卫村。那边的人同意文瑾的分期付款,就得给她划出地界来,最后,他们在村子最东头,丈量了两千亩地,石振宗陪着文瑾在孙主簿那边过了户。
文瑾终于有了自己名下的土地,她兴奋之余,把自己早就规划的改造步步骤,一一实施。
首先是雇人把两千亩地平整了,全部种成了大豆,大豆根有固氮作用,这也是肥田的一种方式。
然后在地头砌起猪圈,地里也修了水渠,渠上种树,两千亩地就这样被分割成了棋盘格一样的小块。猕猴桃跟葡萄一样,是藤蔓类的植物,文瑾种的树,过两年之后,就是最好的架子木桩。
再接着,援助石卫村的韦家湾人,全都撤了过来,帮她修渠。
有了石卫村人配制火药、炸石头开水渠的经验,韦家湾人在文瑾这边的进度,便快了许多。
她的大豆苗儿长出来了,稀拉拉又黄又细,今年春天里雨水充足,也没让这种境况有所改观,文瑾叹口气,还是地力不足啊。她一口气在附近几个集镇,买了十几头小猪,韦成岚找了村里一个五十来岁的大爷,帮文瑾喂养,
文瑾让人用木板架起一个临时水渠,她只挖出一个占地三亩,一丈来深的大坑,就亟不可待的储上了水,首先解决猪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