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廷官员的信息最是关心,郭浩的折子没上来,他的小报告却先透给了皇上。
永昌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当时走了一昏招。这郭浩循规蹈矩、为人死板,是个道学先生,而沈明熙机警灵活、不拘一格,做事常常出人意料,但总是能准确把握尺度,取得成功。他估计沈明熙是不愿意说郭浩坏话,不然,最初明明写信说已经取得苗王的信任,和那边达成初步的协议,谁知事情竟然在这个时候搁置下来,一拖好几个月毫无进展,这一点也不像沈明熙的作风,他说过能成的话,以前从来没失败过。
果然,过两天郭浩弹劾折子上来,永昌帝一看鼻子都快要气歪了。
郭浩在苗疆,竟然处处摆上国大使的架子,苗王还未对巨荣称藩,人家就不是臣,国家再小,也是一国,人家也是堂堂国君,郭浩竟然不肯跪拜,苗王生气了,他竟然还把符节仪仗摆出来,想要压人家一头。
这还没有称藩呢,就这么折腾人,苗王又不犯贱,自己的一国之君当的好好的,为何要没事找虐呢?难怪沈明熙出师不利。
郭浩坏了大事,自己还犹自不知错在哪里,他给永昌帝的奏折,弹劾沈明熙乃通敌卖国的大汉奸,丢了巨荣大国的面子,辱没巨荣皇家威严,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
永昌帝把郭浩的折子掼在地上,气得连声大叫:“免去郭浩副使职位,让他在家读书去,什么时候读通了,什么时候再上朝!”
一边记录皇帝一天行止的翰林吓坏了,哆哆嗦嗦按皇帝的意思,写了圣旨,永昌帝用了玺,便有小太监赶紧把圣旨送到了值班室。
杨坚偏听偏信,以为沈明熙做事不妥,致使这次出使事有不谐,他让妹夫暂时不要上折子,等自己查清楚原因再说,但郭浩为人刚愎自用,自认才识过人,很少听得进人劝,不然,杨坚在内阁也有四年,不知给郭浩争取过多少机会,他的这个妹夫,好容易跨过五品的坎儿,在四品的位置上,死活再没办法前进一步。
郭浩常常自怨自艾,埋怨朝廷权臣当道,皇上用人不明,他也没有好好反省反省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沈明熙这下没有拖后腿的了,亟不可待地告别皇帝,一头冲上了南下的道路。对这位发小顾头不顾尾、风一阵雨一阵的性子,永昌帝也习惯了,听到消息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便听之任之。
他之所以给沈明熙留下礼部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太过冲动,又不拘小节,其它的部门,他罩不住。永昌帝现在想来,沈明熙连礼部都罩不住,不如,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