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西乡吉之助不愧是萨摩三杰之首,实至名归。
长州征伐、浓尾沦陷、江户告急、第二次中国大返还、第二次关原合战、江户笼城城、征长失败……纵览下来,这一系列事态变化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连环计。
青登前脚刚率领新选组去救援江户,后脚西乡吉之助就层层设计,使“长州征伐”功亏一篑。
乍一看去,萨、长、法似乎缔结了同盟,联合起来一起摧毁幕府的征长大计。
可在仔细思索后,青登打消了这种判断。
根据目前已知的情报,以及自己的直觉,青登并不认为萨摩同长、法有染。
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青登就是敢笃定——在最开始时,西乡吉之助绝对没想到浓尾、关东将会遭袭,更未想过要篡夺讨长军团的实权。
架空松平容保也好,同长州媾和也罢,全都是他的临时起意!并无事先规划!
假使法奇联军没有袭击后方,青登就能一直留在讨长军团。
如此,讨长军团的分崩离析就不可能发生。
别的不说,光凭青登自身的威望,就足以压服麾下的一众宵小。
这般情况下,西乡吉之助完全没有实施“下克上”的空间,他铁定不敢在青登的眼皮底子下搞事。
换言之……一切的起因,都源自“青登的突然离开”,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真空。
想必正是这机遇的来临,催发了他心中的野望!进而萌生了“背刺幕府,控制讨长军团,保下长州”的想法!
所谓的“机遇”,素来是稍纵即逝的。
不论是发现机遇,还是抓住机遇,皆非易事。
换做是寻常人等,面对这种影响自己人生,甚至直接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抉择,多半会犹豫不决,迟迟无法下定决断。
从青登离开征长前线到松平容保被架空,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西乡吉之助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下定判断,并且立刻付诸行动……这样的魄力,当真是首屈一指。
可怜的松平容保,被他玩弄于股掌。
西乡吉之助为何要力保长州,青登虽不得而知,但也不难猜出。
无非就是唇亡齿寒,不愿让幕府一家独大,想要维持“群雄并起”的局面。
假使征长成功,幕府的权威将大大增加,这对萨摩没有好处。
唯有留下长州,才能最大程度地分散幕府的力量,分担萨摩的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