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着,齐声唱起了那首表现了士兵之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磨利我的戈和矛,与你共同面对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磨利我的矛和戟,与你并肩作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裙。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修整我的盔甲和兵器,与你一同前进!
……
歌声从最初的低沉渐变为高昂,每一个音节都充满了力量与决心,虽然他们的声音各异,但在这一刻,却惊人地统一,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融为了一体,共同吟唱着对战友的承诺和对胜利的渴望。
号角的长鸣穿透云层,直抵天际,鼓声应和着号角,由缓至急,如战马奔腾,激荡着每个人的心房。
在这震撼人心的合唱中,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也在回应着这股不屈的信念。
在场的千余名学子们紧抿着嘴唇,眼眶逐渐泛红,虽然他们没有亲身披甲,但也被这股强烈的情感所感染。歌声中的每一句“与子同袍,与子同仇”,都让他们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来自诸子百家的领袖们此时也是心情如同被乱线缠绕一样,复杂难明。
孔鲋神情复杂无比,想当年,那个一统六国、威震四方的始皇帝也曾对他们儒家礼遇有加,还在朝堂之上设立七十个博士席位让他们参政议政。
然而,作为周礼、周制的坚定拥护者,他们在发起第二次分封倡议,期望通过恢复分封制度,来维护天下的稳定和秩序时,高压政策如重锤般落下,儒家学者们开始被视为潜在的威胁,那些曾经充满敬意的目光,也开始变得警惕而疏远。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秦朝的政策变得越来越严苛,刑罚严酷,民生凋敝。
他们不明白,为何曾经那个胸怀壮志、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会变得如此暴戾无情!
他们也曾试图改变,试图通过谏言来纠正朝廷的错误,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而对于这些秦军,原本他们也是没有好感,尤其是对他们在统一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军事力量和残酷性,如大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