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征战,开支浩大;三来两川体系对旗下各家控制有限,所以毛利家现在连一百万两都拿不出来,别说一千万两了。
以明朝人对毛利家洞若观火的程度,肯定知道他们断然拿不出这么多钱,那所图的自然只有石见银山了。
“石见银山年产一百万两白银,再扣除成本,一年也就是八十多万两的收入。需要十二年才能攒齐一千万两银子。”毛利元就自嘲一笑道:“再说鹿之介不断骚扰石见,在把他的势力肃清之前,银山根本不可能正常生产,先让给明朝人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尽管另外七个银山加起来,产量还没有石见银山的一半。但总比背上一千万两的沉重债务强得多。
而且战国时代的日本,在经济层面要落后大明一个时代。他们的主要硬通货还是大米,买卖各种物资包括武器,都可以直接拿大米付款,所以衡量大名领国实力的主要指标是大米产量,也就是所谓的‘石高’。
对日本大名来说,银子金子虽然贵重,但也只能跟豪商做生意或者外交当礼品,在一般民间的实用性不如大米,更不如铜钱。所以毛利元就也好,大友宗麟也罢,都没有把银山看成不可割舍的命根子。差不多是手指头的程度吧……
指头被剁掉虽然痛,却还不至于要人命。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毛利元就没有说。那就是在战国大名的眼里,条约并不是绝对不可撕毁的。只要己方和对方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是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毁约的。
不说别的,单说他跟大友宗麟之间,已经缔过几次约了?每次都是形势所迫,不得已为之。回头等腾出手来,就嗤啦一声,把约书撕了擦腚。
所以他根本不认为,与明朝这份合约,能坚持十几年那么久。等两个儿子回来了,把大内家和尼子家的余孽肃清了,就可以考虑把银山收回来了。
以时间换空间,以信誉换实利。这就是日本诸葛的智慧啊。呸!
~~
结果,毛利元就只提了一个要求,请赵昊说服大友军,让开一条去路,好叫门司城内的两个儿子,带领部下安全渡过关门海峡。为此他愿意说服尚在抵抗中的立花山城开城投降,并让高桥鉴种和秋月文种等人,悉数撤回到本州岛。
看他这么上道,赵公子欣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并申明自己‘不干涉附庸之间的争斗’的基本原则。
毛利公闻讯一阵苦笑,我堂堂毛利元就,什么时候成了你的附庸了?不过这明朝的公子真是蒙不了的主啊,想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