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王朝而言,维系国朝安稳的绝不止文治一项,更应兼顾武略震慑,真正的和平稳定,不是靠嘴皮子讲出来的,而是要靠武力震慑出来的,毕竟外部势力所忌惮的,永远都是你亮出来的肌肉,而不是富饶!!
乾清宫。
东暖阁。
“今日朕召诸卿过来,开这场御前廷议,是有些事情要明确。”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环视殿内所聚诸臣,表情严肃道:“距辽左奏捷已过去数月,关于战后赏赐一事,朕一直都压着没提,此前只明确要修建忠烈碑、忠烈庙,时下这两处大工还在营建中。”
终究是要来了啊。
朱国祚、钱谦益、孙如游、毕自严、王象乾等一众阁臣廷臣京卿,在听到天子所讲之言后,心中无不生出各异的想法,当初辽左奏捷一事抵京,可谓在朝引起极大的反响,而修建忠烈碑、忠烈庙一事,更是在朝掀起不少反对和争议。
其实对文官群体而言,天子厚待与倚重武将并非什么好事,毕竟武将所掌权力过重,难免会导致藩镇割据或尾大不掉的局面,一旦在大明出现这种情况,那势必会威胁到社稷稳定啊。
奈何天子乾纲独断惯了,做任何事情都喜欢独断,这也导致所谓封赏一事,一直都被拖到现在。
“启奏陛下。”
孙如游走上前作揖道:“涉及辽左大捷赏赐一事,臣以为暂由兵部进行决意,明确诸将各部战功,着兵部谴派人手赴辽督审,待一应事宜明确下来后,再进行具体商榷为好,毕竟此事……”
“何须这般麻烦。”
朱由校却摆摆手打断道:“在过去这段时间内,朕已谴派人手进行督审,今日这场御前廷议,朕就是要明确诸将各部的赏赐,此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的话,只会寒了我大明健儿的心。”
果然。
一些大臣听到此言,心里暗道了一句,跟天子接触的时间久了,时下在朝的那帮文官们都知天子脾性。
“陛下要行赏赐一事,此乃朝廷必做之事,毕竟辽左能取得大捷,这对朝廷而言非同寻常。”
毕自严走上前,面朝御前作揖拜道:“不过臣有一言要讲,当下国库纾解尚未取得应有成效,恐涉及到银钱赏赐一项,户部恐拿不出太多的银子,来落实涉及到后续的奖赏,还请陛下能考虑在内。”
“臣附议。”
内阁次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