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君子也隐隐约约表达了一种思考──跳出生息轮回,找到终极的存在意义,达到永恒存在的境界,这就是长生。但他在神念当中没有确定,只是一种疑惑的提示,说明他自己还没有求证。
风君子也针对七叶最后一道神念问题回了一个明确的神念──草木为生,在众生之中。之所以草木不入六道,是因为它们随天地枯荣自我轮回,草木的轮回就是天数的轮回。当着活佛和一干佛门弟子的面,风君子表达的信息还算客气,没有直接说六道是胡说八道。但我感觉他本来就是一个蔑视六道的人,竟然将柳依依这样一个鬼留在世间封成了山神。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
第一轮问答已毕,接下来轮到风君子提问了,他又等了一柱香的时间,还从阿游手中拿过茶壶喝了一口茶。显然这一问一答两句话,场中大部分人需要一段时间接受和消化。又过一段时间他才放下茶壶开口问了三个字:“何为灵?”
这里再解释一下论道的规矩,它有点像明清科举时做的八股文形式。首先用典,然后对方破题,接下来用典者提问。而第一问发出之后,所有的问题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七叶问“何为生”,那么风君子再问也就是“何为灵”这种形式。另外从论道特殊的要求,需要真意相接,对于道的思考不能中断,要接着上一问继续深入地展开下去。风君子传来的神念中。有明显的质问信息,他这一问的含义并不仅是在设问,也是在反问──
何为灵?现代汉语中生灵是一个单独的词,但传统的汉语单字成词,生和灵是两个不同地概念。灵是什么东西?生灵、灵魂、心灵,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风君子话语中不展开只问一字。用神念传达这个庞大的信息。但风君子也明确了,他所问的灵指的是“智慧”如果没有灵,那么也不可能真正有主体去修行悟道。修行,就是这个“灵”的概念在修行。
用语言勉强来解释一下,这种智慧的含义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聪明”,也不是科学家所理解的“智能”。而是接近哲学角度的“意识存在”,这种意识存在不是植物地应激反应,也不是动物的条件反射,具体是什么呢?风君子让七叶回答。他的神念中还包含了一个反问的信号。他明确肯定了果果是“生”,又肯定了果果也是“灵”。有别于未成精的草木。他用一个实例来描述“灵”从无到有过程,然后让七叶去解释。
又过了一柱香地时间,七叶抬头答道:“知我,可行逆天者为灵。”
七叶这句话答的很妙,连我都不得不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