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一断时间,城外的农民辛苦耕种一辈子,到头来发现自家米缸全都空了,树皮野草都啃光了,最后只能逃荒去外乡。
所谓的盛世,一场旱灾,一场瘟疫,全部都暴露出来了。
大周朝廷还是相对仁慈的,灾民一到,朝廷马上在城外开始施粥,可惜面对五十万灾民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城中的各大商行,各大富户都会去城外开设自己家的粥铺,做些积德积善的事情。
医行的粥铺就建在南城墙广利门外。
医行只是一个组织,里面的粥铺则是交给一家家医馆自己经营,需要多少粮草柴火也要自己提供。
于是一家家的医馆这时候也顾不得开业了,全家男女老少纷纷上阵,谁都想积阴德不是?尤其景室堂医馆,本就是道士出身,对这种慈善活动更加积极。
景室堂一口所拿出了四万两银子,原本准备购买一万石粮食,结果最后只买到了一千石。
就这,还是因为医馆人际关系广,某个大粮商额外给面子才放出来的。
一千石就一千石吧,总比没有好,景室堂迅速支起了四个大锅开始熬粥,也只能熬粥了,这要是煮饭,估计没两天就没米了。
里有规定,说粥必须立筷不停,否则就要咔嚓了救灾官员。
但现实中,哪有这样的好事?官府办的粥厂,别说立筷不倒了,你能从锅里盛出几粒米来,那就是清天大老爷了。
正常的操作,那就是朝廷拨下来十万石粮食,到粥厂能有一万石就不错了,绝大多数都被层层官员给贪没,然后出现在城中自家开的米店里。
相对来说,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粥铺比较讲良心,毕竟这是赚得美名的好时机,也是积福的时候,谁也不敢马虎,都在认认真真做。
景室堂的粥铺前已经排了长长的四支队伍,左边两支是男子,右边两支是女子和小孩在排队。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弱势的妇女儿童也有机会公平拿到一口吃的,毕竟在饥饿面前,人性往往不会那么光彩。
陈家的老太太带着家里所有女眷,全部都换上了干粗活用的蓝布衫,头上同样包了一块蓝布,这身打扮是景室山作坊女工的工作服。
陈家的男人们也脱掉了澜衫,全部都是短袖短褂,方便干活。
力气大的年轻人去干背米、淘米、劈材、挑水等重体力活,女子们则从事相对轻松的施粥。
陈不二比较鸡贼,就守着一个大灶在烧火,热是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